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推广创新经验,打造精品履职品牌,推动全市政协组织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激发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界别和委员的履职热情和工作活力,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9月29日,湘潭市政协面向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比创新、求实效、展风采”履职创新优秀案例汇报展出活动。27名来自不同界别和各县(市)区政协的委员和委员工作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精彩展示,韶山市政协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创新奖。
韶山市政协:擦亮政协履职品牌 讲好红色文旅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韶峰政协委员工作室
汇报人:贺晓庆
“传承红色基因”韶峰政协委员工作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注重把韶山红色故事讲解好、传播好,把革命传统继承好、发扬好,为助推韶山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擦亮履职品牌,打造红色阵地
精心组织建平台。韶峰委员工作室由热心红色文化事业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组成。委员工作室在省政协、湘潭市委、市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悉心指导下,获评省政协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在此基础上,同湘潭红旅集团和上海浦东新区东乡源世界风政协委员工作室达成友好合作,打造红色教育教学点15个,精品线路7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四级联动抓落实。委员工作室突出“红色传承,履职建言”“四级联动,知行合一”“线上线下,媒体共建”,以“创新+开放式”模式运行,切实发挥“学习交流、联系群众、协商议政、凝聚共识”作用,实现了委员提案、社情民意和微建议线上线下联动,委员与群众双向互动成为常态。定期安排委员线上线下值班,围绕更好地发挥“韶山培训基地”作用,“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等主题,已开展值班40余次,线上工作室访问量达7万余人次。委员参与广覆盖。探索“专委会+履职党支部+委员工作室”三结合模式,做深做实“两个全覆盖”。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故事会、乡村振兴与文旅农融合体验式教学等系列活动70余场次。精心组织“红色故事进校园”“情暖参战老兵”等宣讲活动,3500余名学校师生、委员及群众参与。深入开展中法文化交流、防溺水宣教的履职活动30余场次,实现了委员履职“零距离”,服务群众“全覆盖”。
创新履职方式,助力文旅发展
倾力服务中心大局。按照市政协“一年一主题”工作思路,分别以“创新韶山”“红色韶山”“美丽韶山”为年度履职主题,探索推出“1+N”调研模式,工作成效被湖南经视、湘声报、新湖南、省市政协融媒多次报道。参与制定《湘潭市打造韶山经典名片实施方案(2023-2026年)》,推广“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品牌,工作经验两次在湘潭市相关会议上作典型推介。围绕“统筹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主阵地”等课题开展协商议政,相关建议助推出台了《韶山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实施方案》,助力开发文创产品500余款。
聚力改善民计民生。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重点问题,累计开展专项监督活动30余次。“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强韶河生态环境治理,打造更有质感的美丽韶山”等重点调研成果,为市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创新建立“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机制,积极组织委员参与河道清杂、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有效助推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助力实现双向发力。主动争取上级政协支持,推动“三个基地”一体化建设,研发《毛泽东与人民政协》专题课程,主动对接省内外各地政协委员来韶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共计接待118批11000余人次,成为展示红色韶山的一个重要窗口。
践行为民宗旨,提升履职质效
与凝聚共识相融合。深入推进“书香韶山”建设,在政协云线上工作室设置“合作交流”“书香韶山”“故事集锦”“红色教育”等特色栏目,定期推送各类红色文稿100余篇,发布线上履职动态500余篇。
与专项活动相融合。引导委员参与“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三进三联三促”等活动,将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学生关爱救助等纳入协商议题,收集整理并助推70余条意见建议得到解决。
与基层治理相融合。持续擦亮“潭事好商量”品牌,通过“向社会征题、党委政府交题、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中选题”三个途径广泛收集议题,委员工作室聚焦“实施社会适老化改造工程”“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推进公共场所增设AED配置”等作为重点协商议题,打通委员服务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各类民生问题36个。
来源 | 湘潭政协
编辑:沈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