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时间来看,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但是,谁解决更早,谁就领先时代。
“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在‘变’的大主题下,组织、机制的调整要相对滞后,原先线性外推的思维很难适应。金融与实体的关系也是如此。产业在变革,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逻辑也在发生某些变化。”今年3月至6月,湘潭市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李明扬参加了市政协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湘潭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协商课题组。谈及履职感受,7月18日,李明扬委员建议,跟随产业的“变”,以提高“适配性”为着力点,多方相向奔赴,分级分类施策,加快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可获得”工作目标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李明扬 湘潭市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
“实体经济要有效运转,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当然资金特别重要。”李明扬委员说,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治理、不同性质的实体企业的需要不一样。换一个场景来理解,积极出海的威胜能源与周期性行业的湘钢、与重组中的步步高、与高科技的信诺技术、与一家农业企业的需要,是有很大差别的。
“同样的,金融不仅有钱,也有专业人才,还有信息优势。如果片面强调金融提供资金的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就容易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简单化为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李明扬委员从供需两端分析,金融服务实体的堵点在哪?堵在风险与受益不适配,信息有鸿沟,信用有差距,产品不丰富等。
李明扬委员建议,在“适”“配”上着力,市场的交给市场来做,需要政府作为的政府来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容易的先做,重要的重点做,难点的长期做。他提出“适配四力”原则,即金融产品适配,市场行为是主力;破除信息障碍,多方需要合力;弥合信用峡谷,政府需要加力;拓展服务范围,金融端需要发力。
以金融供给端为例,李明扬委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说,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不止于贷款”的综合金融服务。当前,湘潭有很多优质的企业,有些正在出海,深度融入全球分工,直面全球竞争。我们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本身或总部在大宗商品、跨境外汇、利率风险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融资融智、抱团协同,为优质企业提供包括信贷、融资租赁、债券承销、股权投资等综合化金融服务,打造“商行+投行”“表内+表外”“境内+境外”“本币+外币”的金融服务新模式。金融机构也可以积极利用并购、重组以及股权参与等手段,助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政府在其中可以积极作为, 如在园区建立或引进第三方,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
文字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陈静
视频来源:湘潭广播电视台 欧阳素
作者: 陈静 编辑:王燕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