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推广创新经验,打造精品履职品牌,推动全市政协组织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激发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界别和委员的履职热情和工作活力,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市政协面向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比创新、求实效、展风采”履职创新优秀案例汇报展出活动。27名来自不同界别和各县(市)区政协的委员和委员工作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精彩展示,现择优予以展播。
农工党界:打造助残纾困品牌 助力民生福祉和乡村振兴
汇报人:耿祺
大家好,我是农工党界别市政协委员耿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农工党界别打造助残纾困品牌、助力民生福祉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近年来,农工党界别以“1453”履职重点为舵,“五聚焦五助力”行动为帆,深耕乡村振兴沃土。从“潭事好商量”的农业补贴争取,助力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到健康义诊、农技科普,医艺融合、物资捐赠遍地开花,汇聚委员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三年来,开展健康义诊、科普百余次,农技术培训30余次,为乡村振兴争取、捐献物资价值五十万余元,帮扶对象超1000人次,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中贡献农工党界别的璀璨色彩。
聚焦助残,点亮希望,在关爱弱势群体中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农工党界别将目光投向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依托农工党中央“深耕一亩田”基地,打造“深耕一亩田+医疗+文艺”助残品牌。我们组织农工党界别医疗、农技、法律、艺术等方面专家为他们全方位帮扶,助力农村残疾人融入社会,提升生活质量,展现农工党界别助力民生福祉与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在此,与大家分享几点经验:
一、长效守护,温暖如影随形。“助残纾困”活动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帮扶工作持续有力,一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帮扶措施。二是创新性地推出了委员、支部定点对接模式,这是一场集合全市农工党力量的总动员。24个农工党支部携手并肩,每2-3个支部与一名市政协委员紧密合作,每年定期开展多次帮扶活动,共同守护一名残疾人的幸福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立新村的帮扶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村有64名残疾人,于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应运而生——我们与立新村携手,共同打造长期帮扶的试验田,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助残模式,铸就一个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
二、精准定位,温情织网建档。为确保帮扶有效,我们发动界别政协委员、党员、界别群众深入田间地头,细致摸排,精准锁定帮扶对象,现场调研,确定帮扶需求,建立帮扶档案、工作台账,实施动态管理,让每一份关爱都能精准送达。
三、特色引领,专业点亮希望。作为以医药卫生界为主的参政党,在帮扶农村残疾人群体方面,具有显著的界别特色和专业优势。我们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医疗专家送医上门,农技专家传经送宝,艺术家们以文化滋养心灵,法律专家护航权益,全方位提供帮扶。
四、部门联动,共绘帮扶同心圆。我们携手政协、统战、民政及村委等部门,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帮扶合力。在湘潭县涓江村与雨湖区立新村,我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在市政协副主席周长林、韩晓、钱俊清等领导的指导下,农工党党内专家的无私援助,让帮扶行动绽放出绚烂之花。谭双庆、刘强、陈永红、黄荣建等一批帮扶对象改善了生活处境,对政协和农工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激之情,更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和激励,纷纷表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我们以助残行动为契机,开启农工党界别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农工党界别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推动助残活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肩,共筑爱的长城。
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