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融合发展为胜,
持续擦亮汨罗江名片”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3月份来湖南考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持续擦亮汨罗江名片,推动汨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其时已至。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政协将“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融合发展为胜,持续擦亮汨罗江名片”列为2024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2月份以来,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主席和分管副主席牵头带领相关委办同志、部分政协委员以及市文旅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通过实地踏勘、协商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在政协云“热点关注”栏目广泛征集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并经主席会议协商,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梨树埚,全长253公里,汨罗境内长61.5公里,流经长乐、罗江、新市、归义、屈子祠、白塘6个镇,属洞庭湖一级支流,是洞庭湖水系中仅次于湘、资、沅、澧的第五大水系。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做活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水文章”,擦亮“世界有条汨罗江”生态文旅新名片,汨罗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一是生态保护卓有成效。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坚持“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岸”。完成汨罗江沿线李家河、涂家套、小桥湖等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十年禁渔”“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成汨罗江风光带、友谊河城市公园、屈子生态湿地公园等。
二是文化名片不断擦亮。深入挖掘“端午、龙舟、诗歌”文化内涵,规划建设了屈子书院、诗歌国际交流中心、国际龙舟竞渡中心、新市古镇、长乐古镇等文旅景点,定期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国际诗歌艺术周、长乐抬阁故事会、新市烧宝塔等系列文化活动。
三是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甜酒、粽子、龙舟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休闲观光、民俗互动、研学旅游串珠成链,汨罗江旅游度假区晋升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二、问题导向
(一)大堤建设标准不一,防洪保安时有压力。汨罗江一线防洪大堤,汨罗管理范围两岸总长108公里,其中,湖溪垸属三级堤防,长10.8公里,罗江垸、双楚垸、松柏垸、双河坝垸、磊石垸属四级堤防,长43.7公里,其余属五级堤防,长53.5公里;硬化堤面63.5公里,未硬化堤面44.5公里,还有部分堤面甚至不具备车行条件,如长乐水合至罗江石鼓堤段,屈子祠幸福垸至李家湾堤段;大堤堤脚护坡44.8公里,未护坡63.2公里。今年特大洪水发生后,部分堤段还存在管涌、散浸、塌陷现象,如长乐、罗江段。
(二)跨江大桥密集分布,通航能力受到影响。自长乐至白塘河段,共建有11座跨河大桥,分别是:岳长高速汨罗江大桥、汨罗江大桥、京广铁路一桥、二桥、红花大桥、武广高铁大桥、新市新大桥、老大桥、天伍大桥、京珠高速大桥、平汨大桥,这些建筑形成于不同历史阶段,受技术、资金、理念等因素影响,未充分考虑航道建设,大部分桥梁净高、跨长不能满足五级航道通航标准。此外,滨江拦河闸未作通航设计,新市老桥区段存在小块浅滩碍航。
(三)四方来水点多线长,水质管控易出风险。汨罗江自江西修水梨树埚至汨罗磊石,沿途支流众多,5公里长以上的较大支流有86条。汨罗江水质好坏,不仅取决于主河道周边城区、园区和上下游对水环境的影响,也与来自多个乡镇、最后汇合流入汨罗江的多条溪流以及多处排口来水息息相关。据调查,全市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由于管网铺设范围有限,居住过于分散,收集率低、处置效能低较为突出,每年从湄江河、友谊河、罗江、丛阳渠、团山闸、高排渠带来的、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间接进入汨罗江,导致汨罗江水质呈不稳定状态。
(四)美丽河湖个性张扬,生态屏障存在缺失。汨罗江之美,美在湿地。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东起新市、西至白塘,长43.6公里,占地面积42000亩,在湖南省70个国家湿地公园中位列前8,拥有珍稀、濒危和特有多物种,是汨罗江流域具有独特风情的一颗璀璨明珠。汨罗江之美,美在人文。十年来,旧城改造,新城扩张,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倚江而建,特别是城区段,城水相连,人水相依,移步易景,美不胜收。汨罗江之美,美在清流。明武宗时期,著名诗人崔桐挥毫写下“停舟细问灵均迹,更有清流是汨罗”的名句,500年前的汨罗江,就是一条清澈的江、一条奔腾的江。
汨罗江生态也有着美中不足的一面。一是呈段落状,缺乏连续性。自长乐合旗以下、新市古镇以上地段,特别是汨罗江北岸,除了零星“点绿”,基本上是无树少林、草杂岸光,大树、古树,更是难觅其踪。二是呈单一状,缺乏多样性。汨罗江汨罗段属平原河流,无群山环抱,少禽鸟栖息,缺河湖相通,秋冬少水,旱涝分明。湿地之外,山水胜状,无以多窥,林间秘境,实为少见。
(五)历史文化亮点纷呈,汨罗影响犹显不足。汨罗江,是一条与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江: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在汨罗江畔行吟求索、揽民问道,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名篇;汨罗江畔端午习俗,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是中国的专利,更是汨罗的原创版权,龙舟运动已成为世界人民特别喜爱的体育项目和竞技活动。汨罗拥有屈原、端午、龙舟这三张享誉全球的历史文化名片,但这种优势并未转化为胜势,人们在追思屈原、喜庆端午、划动龙舟之时,不一定知晓汨罗江与屈原、与端午、与龙舟的历史演绎和传奇故事,不一定知汨罗、想汨罗、寻汨罗、走汨罗,汨罗江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在世人心中留下厚重记忆和深刻印象。
(六)地标产品千年传承,待字闺中难觅知音。汨罗粽子和长乐甜酒,选材独特、技艺独特、地理独特、文化独特,是典型的“老字号”品牌,但是短板依然明显。一是还没有形成成熟产业。从投资端看,大都是小作坊、季节性生产;从市场端看,多为碎片化、节庆化消费,如汨罗江粽从2022年总产值1300万元,至今年提升为4200万元,在湖南也算小有名气,但在全国同类市场仍不见经传,如五芳斋粽子年产值就高达十几亿元;长乐甜酒产业园入园企业金福,2022年销售额仅200万元,2023年500万元,今年上半年300万元;从产出端看,对财政、税收、就业和其他衍生行业难以形成有力支撑。二是还没有形成过硬品牌。汨罗粽子、长乐甜酒在全国各地同类产品供应链中,还没有取得唯我独尊的王者地位,还看不到吃辣椒到樟树港、吃螃蟹到阳澄湖这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品牌张力。三是还没有形成浓郁氛围。吃粽子、喝甜酒,我们在家门口都没有做到习惯性选择、常态化消费、示范性推介,小到家常便饭,大到操办宴席,粽子、甜酒上席皆为少见。
(七)年年办节久久用功,文旅融合相形见绌。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汨罗江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年年岁岁,从民办到官办,从市赛到省赛到国赛,从未间断,现在我们还能找到80年代赛龙舟的历史图文资料,每到活动之时,江边人流如潮,城镇万人空巷,热闹非凡。但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节会,往往是“活动吹哨,买锅打灶;活动一停,打包走人”,存在有“花钱买吆喝”质疑。1、客源不足。一是游客人次少。我市游客接待主要场所在文化园和长乐镇,如屈子文化园2022年接待游客6万人左右,2023年接待游客13万人左右,今年暂未作统计,长乐镇的接待人数基本与文化园保持同等水平。按照这种不完全统计推断,2021年后疫情时代开始,来汨旅客情况大概每年30万人以下,即每天不超过1000人。二是散客数量少。文化园、长乐镇的客源,大部分是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和多种政务接待人员,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数量并不多。三是夜宿人数少。据调查,抵汨游客绝大部分都是一日游,早出晚归,而且极少有回头客。据江西上饶文旅部门给我们介绍,今年年休假期间,旅客出现井喷,可以用“人山人海”来概括,每天接待游客都有十几万人以上,通行告急,住宿告急,餐饮告急,购票告急。即使平时,上饶高铁站旅客进出口也经常是导游彩旗飘飘,客车川流不息,日接待游客都会在数万人以上。2、消费不火。2021年以来,旅游刺激消费并不明显。如住宿方面,维也纳酒店自2022年1月运营以来,开张时期入住率可达70~80%,除了传统节日入住满员以外,后逐年呈下降趋势,且入住客人多为本地熟客;新建成四星级华美达酒店,自去年6月开始运营,入住率只有40~50%;如餐饮方面,金碧华府是我市餐饮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字号”,2019年至2023年餐饮收入分别为1780万、1590万、1650万、1840万、1690万元,2024年截至8月15号收入880万元,6年来餐饮收入不见增长,店主深感运作艰难,据店主介绍,金碧华府的住宿状况也不看好,2018年旅行社引流外地客源有2万余人,2019年万余人,疫情后至今引流客人每年约2000人;如运力方面,从汨罗市客运公司旅游部反馈情况,近几年来外来游客租用旅游车极少,每年仅十余次。3、产业不旺。旅游关联产业也并不景气。龙舟产业:全市登记注册的龙舟企业19家,年生产各类龙舟4000条左右,年总产值约1.5亿元,一是产值不高,最具有影响力的九子龙屈原龙舟每年生产龙舟360余条,年产值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品牌不一,19家企业19个龙舟品名,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是管理不善,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生产厂家多为作坊式,相互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各自为战。酒业:屈原酒属湖南老字号,是中国十佳诗歌文化名酒,2022年销售收入1.2亿元,2023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今年上半年回落至0.5亿元,且本地市场销售占比60%,与其他酒业销售比较,呈居中偏下,长乐甜酒也是供大于求,销售额一直未得到有效提升。就业:“一个好景点,带富一方人。”旅游业是能够形成广泛就业的行业,从外地一些景点带动就业情况看,往往都衍生了一批民宿、餐饮、摊贩、时鲜保供、运力、挑力、广告摄影等业态,但从我市现有情况看,旅游带动就业寥寥无几。财政税收:从全市旅游市场主体获知,仅芒果文旅有限公司去年纳税3万元,今年累计纳税1400元。
三、工作建议
世界上江河很多,可汨罗江只有一条,作为母亲河,汨罗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汨罗人记忆和梦想,持续擦亮汨罗江名片,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责任。为此,特提出五条工作建议和四个思想观点:
(一)要持续打响一张品牌——龙舟。龙舟是世界的,龙舟是中国的,龙舟也是汨罗的。龙舟故里话龙舟,一是着眼国际化。继续争取国际龙联总部落户汨罗,继续争取汨罗江作为世界性、全球区域性、全国性重大龙舟赛事固定举办场所资格权。二是展示个性化。祭龙头、取圣水、唱民谣、看民俗,是汨罗龙舟赛事的固定镜头,是千百年来汨罗代代传承的特定习俗,是具有魔力、媚力、活力、魅力的世界非遗文化。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这种仪式感;要将这种汨罗标识,推广普及到全球范围内所有大型正规龙舟赛事,奠定赛事活动启动仪式汨罗首发地位。三是坚持常态化。坚持在汨罗江水域经常开展龙舟培训、龙舟表演、龙舟沉浸式体验等活动,做到汨罗人划龙舟天天有,外地人在汨罗看龙舟时时见。可组建汨罗江龙舟俱乐部,鼓励龙舟爱好者开展龙舟休闲、健身、游乐日常活动,让相约成欢、驾舟为乐的水上户外活动填补赛事之外少龙舟这种空白。四是推动多元化。加快龙舟集成发展,做大汨罗江龙舟制造、销售、表演、竞技、培训、观摩六个版块,制定汨罗江龙舟标准,高位打造汨罗江龙舟产业园,开展汨罗江龙舟夏令营活动,探索龙舟舵手、划手、鼓手培训发证工作。
(二)要努力扩大一种影响——全球华人精神家园。要看到它的政治影响。屈子文化园是我们落实习近平“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实践基地,多年前,中宣部以专题会议形式,推进屈子文化园建设,湖南省委也明确了屈子文化园是全省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指示批示:“要把屈子文化园建成‘全球华人精神家园’。”要看到它的文化影响。因为有屈原,才有屈子文化园。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所追求的爱国精神、哀民情怀、清廉本色、坚定信仰,几千年以来,一直被全球华人奉为精神标杆。要看到它的地域影响。汨罗江是屈原的求索之地、创作之地、殉国之地,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在这里划上句号,他光照后人的思想在这里诞生传播,汨罗江因屈原而历史厚重,屈原因汨罗江而壮怀激烈。迄今为止,汨罗江畔还可以看到有关他的不少遗迹,听到有关他的不少传奇。影响力就是竞争力,我们要珍惜好这种潜在资源,围绕“全球华人精神家园”汨罗历史文化标签,宣传要热起来,改变目前说得少、听得少、见得少、议得少的冷局;行动要实起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把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把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结合起来,把全国志愿者之城建设结合起来;汇报要多起来,要以实践基地、文化工程名义,向中央、省委做好专题汇报,争取重视支持。
(三)要坚定守护一江碧水——更有清流是汨罗。抓好源头治水。源头清则河水洁,加快推进新市集镇、工业园区、团山片区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尽快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加快推进非政府所在地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生态美水。进一步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生态观,做好汨罗江片区生态保护规划,对河道、堤岸、周边山体、森林进行全域治理,做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村庄整治,控建拆违,景观、文物、古老建筑保护;精准处理好河道疏浚和保护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矛盾冲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心保护好现有的湿地景观;推进汨罗江水岸增绿,特别是北岸和上游草木凋零地段,适度增加水草植被、林荫道路、林荫广场。抓好执法护水。突出畜禽养殖污染,水土流失污染,建筑渣土、生活垃圾、环卫车辆清洗人为活动污染等治理重点。抓好联合管水。形成党政牵头、人大政协监督、社会公众参与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四)要紧紧扣住一个主题——热气腾腾汨罗江。近水亲水是人的天性,《岳阳楼记》就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说,天津的意大利风情街就在海河边,南京的夫子庙大石坝街就在秦淮河边,桂林的阳朔西街就在漓江边。汨罗江两岸地势平坦,日常水势平缓,适宜多种业态,应该让汨罗江潮起来、火起来。
吃喝玩乐汨罗江。①推动“吃”到汨罗江。屈大夫把酒当歌,“世人皆醉我独醒”;长乐人品着甜酒踩高跷;还有汨罗江畔人神共食碱水粽,这些舌尖上的美味,足以吸引八方来客。汨罗传统技艺“土八道”“土皮粉”“卤腊味”,也是独具风味。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沿汨罗江畔开发美食城、农家乐、酒庄、民宿,逐步打造汨罗江美食长廊。②推动“住”到汨罗江。露营正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和户外运动的流行生活方式,汨罗江流域具有宿地安全、交通便捷、地域广阔、水源充足、风景优美、IP众多的优势,是十分理想的露营场所,要积极推进车营、帐营为主的露营基地建设。③推动“游”到汨罗江。结合河道疏浚工程,打通新市老桥浅滩碍航肠梗阻,开发汨罗江龙舟竞渡中心至长乐回龙门30公里的水上观光、龙舟体验等游玩项目,舟筏并举,以龙塑形。④推动“乐”到汨罗江。沿江增设部分码头、演艺场所、照明设施,让汨罗江畔晚上能够亮起来,花鼓戏能够唱起来,民俗等表演能够动起来。
诗词书画汨罗江。①在汨罗江大堤堤身,选择若干地段,镌写屈原诗词或纪念屈原诗词,让“诗堤”成为汨罗江的又一道风景,并在此处配置音乐石或小广播,做到“所见有诗词,所闻有诗诵”。②利用汨罗江畔屈子祠镇、罗江镇、长乐镇国省楹联之乡、书法之乡的资源优势,动员这些协会组织“你单周、我双周”错位在汨罗江畔,定点开展吟诗作对、书画竞赛、作品展览文化活动。③在汨罗江沿线高岸地段,或集中,或分散,建好四个文化墙,分别以划龙舟、玩故事、烧宝塔、酿甜酒为主题,以惟妙画卷提升人们对现实场景的眷恋向往。
体育休闲汨罗江。①在汨罗江北大堤,结合堤防建设,打造点对点半程马拉松赛道,目前条件基本符合“路宽5米、路长21公里、路面坡度低于千分之一”的赛道场地要求。赛时为跑道,闲时为游道。②结合诗堤、文化墙等设施建设,在大堤内侧分段建设一批二级平台,在可钓区范围内,作为供社会集中垂钓的开放场所。③在汨罗江畔择点规划一批跳广场舞、练太极拳、打威风锣鼓的露天场所,利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促进项目落地。
(五)要防范化解一方风险——标准堤防建设。大水之后必大治,要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理念,加大对堤防的建设。加强大堤水毁工程恢复修缮,特别是管涌、散浸根治到位;按照防洪大堤标准化要求,对沿线大堤进行提级加固,特别是长乐段、罗江段;实施堤面硬化工程,按照路堤一体原则,确保堤面宽度达到5.5米以上,在财力许可前提下,逐步建成一条小车可以通行的沿江道路;全线启动道路照明,既保障照度,又要考虑景观性、文化性。
四个思想观点:
(一)唯有“不畏浮云遮望眼”。汨罗江是一条历史之江、文化之江、光荣之江、资源之江、希望之江。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汨罗人民,坚定信念,疾步前行,沿江发展,靠江发展,特别是本届班子,旗帜鲜明提出“一二三四”工作目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汨罗因江而名,有汨罗江在,就有汨罗在;有汨罗江繁荣,就有汨罗繁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汨罗江这个资源,始终都应成为汨罗发展的时代主题,成为汨罗事业的战略重点,成为汨罗上下的努力方向。
(二)唯有“不破楼兰终不还”。擦亮汨罗江名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应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得”,以实战实绩打基础、利长远。要做好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把汨罗江综合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要做好统筹协调,专班运作,坚持专人抓、常态抓、长期抓;要做好规划先行,清单作业,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做好攻坚克难,销号清零,干一件,成一件,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做好政策支撑,保障有力,集中优势干大事。
(三)唯有“不惜千金买宝刀”。汨罗江综合治理,作为防洪工程、民生实事、发展方向,要给予必要财力支持。此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社会资本成为主体;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在江河一体大概念下,能否统筹调配涉水、涉环、涉资、涉林、涉农、涉路资金,尽量“把鸡蛋装进一个筐子”;要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百年难遇就是百年机遇”,围绕今年汨罗江特大洪水成灾致灾,努力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四)唯有“不辞长作岭南人”。要加大对汨罗江的宣传,推介好汨罗江的美文、美水、美景、美食,让各界人士闻讯心动,把目光聚焦汨罗,情感倾注汨罗,脚步停留汨罗,资金投向汨罗,呼朋引伴畅游汨罗。
编辑: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