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山是我市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地。新民主革命以来,大批壁山儿女,为了人民翻身解放浴血奋斗,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付出了重大牺牲,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壁山革命烈士纪念陵园位于詹桥镇壁山村陈家组鸿毛咀,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园内安葬着陈文恒、姚天才等121位大革命时期壁山苏区革命烈士的遗骸。陵园所处的药菇山区山势险峻、丛林茂密,绵延数百里,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要地,是湘鄂赣革命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彭德怀元帅曾率领红军在这里组织贫苦群众开展革命工作;1931年4月,临湘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壁山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建立;1932年2月红十六军在这里建立湘鄂边红军医院,时任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的开国上将钟期光曾在这里边疗伤、边发展组织;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将军率南下支队经此处进入湖南,多次在药菇山区击溃日军。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在这块绿色的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陈文恒和姚天才烈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领导的革命队伍被红军改编为湘鄂游击队,立下赫赫战功。
壁山村老党员张宋仁说:“陈文恒1905年10月出生在壁山村李树坡一个贫苦家庭,1929年,红军来到壁山后,陈文恒第一个报名参了军。193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壁山区委成立,他被选为壁山区委书记,和姚天才并肩战斗,积极发动群众,壮大队伍,配合红军主力进攻白军。”
1931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针对壁山革命阵地的不断壮大,便组织重兵四面包围壁山苏区,妄图把革命队伍困死在深山之中。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陈文恒挺身而出,组织当地游击队赶制三辆“土坦克”与姚天才带领的300多红军一起“智取鸡笼山,全歼精锐排”,打通了敌人重兵把守的湘鄂边境要塞。鸡笼山战役之后,主力红军转战其他地方,不甘失败的国民党部队与地方武装纠集人马,开始大规模扫荡壁山苏区。
壁山村老党员张宋仁说:“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后,姚天才率领红三团配合红五团,在夹击湘鄂边境桃花洞的战斗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6岁。同年9月,陈文恒在壁山南京岭的姐姐家被捕,因拒敌人(要求)提供共产党员名单,被敌人残忍杀害,英勇就义。就义之前,陈文恒对姐姐说‘把眼泪擦干回去吧,红军一定会回来的!’”
“红军一定会回来”这句话被当地人传颂至今,充分体现了壁山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念。
壁山村总支书记邹凤彪说:“壁山革命烈士纪念陵已经成为临湘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到这里缅怀先烈,踏寻先辈足迹,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用他们的革命精神来激励自己继续砥砺前行。”
抚今忆昔,岁月如歌。如今,壁山革命烈士纪念陵园不仅是人们瞻仰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基地,同时也是人们心中一座精神永存的历史丰碑。
编辑:刘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