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既是老课题,也是顺应时代变化的新挑战;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课题,也是必须交好答卷的难课题。
按照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市政协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为2023年度民主监督课题,由市政协学联委、市工商联共同承办。从5月份开始,课题组深入岳阳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汨罗高新区、湘阴高新区等园区,走访代表性企业50户以上,通过集中调研、部门座谈、实地考察、外出学习、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方式,形成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下好先手棋
确保“监督监在关键处”
为扎实做好调研“前半段文章”,调研前,课题组认真研究《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岳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系列政策措施,学习相关文件,全面收集资料、梳理情况,确保“监督监在关键处”。
8月18日,课题组组织部分成员,先后前往云溪区中顺新材料、前驱新材料、湖南长炼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等企业,详细了解企业运转、发展难题、惠企政策落实等情况。
“我市出台的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139项惠企政策中,涉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哪些落实得好,哪些还没落实到位?”“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面临哪些问题?”……围绕调研重点,课题组边走边看、边听边问,详细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湖南长炼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得益于我市良好的资源禀赋、营商环境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5亿元,其中“污油污泥清洁处理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已顺利完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8件、授权16件,建成万吨级工业装置5套,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5亿元,上缴利税超0.5亿元。
课题组在监督调研中反复向企业介绍,政协民主监督的目的是推动决策部署更好贯彻落实,是和企业一起查找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推动问题解决。调研既坚持问题导向,察实情、问实效,也注重建言献策,谋良策、出实招。
打好组合拳
让助企纾困“落实见效”
一场场企业家沙龙、一次次座谈协商。由市政协学联委、市工商联牵头邀请市直各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采取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就我市营商环境现状、困境进行综合分析,对政策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事项不定期展开深入交流,提出意见建议。
7月3日上午,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黎作凤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第十四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企业专场,活动邀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8家企业代表直抒诉求、企盼,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热忱为企业家答疑解惑、纾困解难。“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链长,我特别想听取链上企业家对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黎作凤开门见山。
请求加快解决土地问题;请求减少审批环节,加快企业扩容增容用电需求;请求协调解决人才缺乏问题……沙龙会现场,岳阳市爱达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岳阳远大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湖南新金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负责人纷纷说出了各自的心声。
针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国银行岳阳分行相关负责人说,该行针对外贸型企业推出了相关金融产品,将加强对接,为企业做好服务。岳阳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把用地方案完善好后,管委会将认真研究,尽快完成土地报批手续。国网岳阳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承诺,开通绿色通道,盯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公司用电扩容增容工程。黎作凤边听边记录,不时就具体问题与企业家交流,督促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回应、尽快落实。
民主监督,“看得准”才能“说得准”,“说得好”更能“听得到”。为使民主监督更有实效,企业家沙龙、协商会还会针对每期不同主题邀请市直相关领导、市直单位不同部门负责人参会,和企业家、委员们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沟通,确保提出的问题精准、建议务实,让调研结果科学真实,确保民主监督客观公正。
截至目前,通过“企业家沙龙”“政企早餐会”“企业吐槽会”等系列活动,面对面收集“政策落实、法律维权、要素保障”等营商环境专项问题清单1063个。
凝聚共识合力
助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有监督才能有实效。11月14日,市政协副主席刘铁健主持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议,部分省市政协委员、特邀代表及课题组成员参加,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建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省政协委员曹景毅表示,通过这次的调研,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全方位的法治化保障体系,以依法行政护商、以能动司法安商、以人文关怀暖商,才能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岳阳篇章”。
在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燕看来,人才和创新是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强化人才支撑,落实好“人才新政”,搭建平台推动企业柔性引才,挂牌一批企业“人才飞地”,是民营企业未来保证持续创新的重要支撑。
课题组以此次丰富翔实的调研成果为依托,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全方位分析研判,围绕“坚持开放为先,着力优化人文环境”“坚持精简为要,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坚持诚信为本,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坚持公平为魂,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坚持公正为准,着力优化法治环境”“坚持保障为重,着力优化要素环境”“坚持亲商为贵,着力优化社会环境”七个方面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1条建议案。
市政协将进一步凝聚合力,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功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不断调查研究,让“软”监督取得“硬”实效,真正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激发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李拓 记者 周小平
编辑: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