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七个岳阳”新篇章 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政协岳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发言摘登

  编者按

  2023年12月30日下午,政协岳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个界别、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们满怀豪情,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七个岳阳”新篇章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本报特将5位政协委员在大会上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市政协委员毛程代表环境资源界发言:

  锚定绿色转型发展 长效守护一江碧水

  为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促双赢,建议:

  一、高水平绘就生态底色,夯实发展基础。守好洞庭绿心,修复长江绿带,打造岳阳绿城,推广资源绿库。筑牢山绿、路绿、河绿、园绿、村绿、院绿、地绿、城绿“八绿”生态基础,不断提升岳阳发展的“含绿量”。

  二、高质量锻造生态产业,强化发展动能。壮大绿色石化,打造绿色港口,培优绿色食品,扮靓绿色文旅。推动万亿现代绿色石化产业聚集发展。依托城陵矶港,实施港口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以大数据推动港口与产业、生态融合。

  三、高标准构建生态机制,提升发展质效。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区域协同机制,落实节能减排机制。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建设洞庭湖国家公园。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深入推进能源结构改革。

  市政协委员卢俊代表民盟界发言:

  发挥水铁公空联运优势 打造物流成本最低城市

  岳阳有湖南唯一对外贸易港和唯一通江达海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议:

  一、推进三港驱动,打造水陆空枢纽式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进城陵矶港口物流园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设,加快浩吉铁路产业园、中交PPP项目配套建设及胥家桥综合物流园业务提升和功能升级,加快三荷机场改扩建进度等。

  二、依托“黄金十字”,打造国家级双循环多式联运发展新通道。力争将中部双循环大通道融入省“5+1”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全力推进和搭建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平台,加快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

  三、拓展江海联运,打造省内大进大出航运物流发展新体系。加速虞公港等卫星港建设与改造升级,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加强与长江沿线港口的跨关区协同、港口联动、航线互享。

  市政协常委罗鹏代表特邀界发言:

  强力打造岳阳文旅吸睛点 建设名副其实旅游目的地

  为高效推动我市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建议:

  一、打造一个统一品牌。精准凝炼岳阳统一文旅标徽、Logo、吉祥物等形象标识。

  二、打造5张靓丽名片。一是以岳阳楼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名片,挖掘“岳阳楼-君山岛”的历史文化内涵,高标准打造“岳州古城”旅游新地标。二是以洞庭湖为核心的水上旅游名片,开发洞庭湖历史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及度假产品,形成水上旅游热潮。三是以岳阳中华大熊猫苑为核心的主题旅游名片,打造华中地区特色主题旅游样板示范区。四是以龙舟竞渡为核心的体育旅游名片,争抢端午IP和国际龙舟节(赛)固定举办地,创建“世界龙舟之都”。五是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康养旅游名片,打造“文旅康养样板城市”。

  三、打造一批情景演艺。将岳阳特色的神话传说、名人故事、地方艺术,辅以现代高科技,打造一批大型演艺节目。

  市政协常委李永波代表民建界发言:

  对标一流 彰显特色 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为推动建设“1+3+X”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中部地区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议:

  一、加快构建“石化+新材料”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以石化产业为主导,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形成“油头化身材料尾”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湖南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

  二、加快构建“特色+梯度”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引进一批符合产业集聚方向、空间布局走向的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做大做强工程机械、电磁装备、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生物医药、浮标钓具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加快构建“政策+智能”的产业服务体系。落实财政奖补资金,统筹使用好市级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将产业链建设、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标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

  市政协常委陈立新代表工商联界发言: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议:

  一是“高位推动、高效常态”,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升格市优化办,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问题线索征集受理“六个一”、开展营商环境电视问政以及推行增值服务、探索搭建“一机构、一平台、一个码、一清单、一类事”等举措,打造中部地区环境最优城市。

  二是“唯快不破、大道至简”,以加快办理、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等举措打造中部地区效率最高城市。

  三是“富集低廉、保障有力”,推进数智赋能、畅通金融血脉、严控要素费用,打造全省要素成本最低城市。

  四是“免申即享、直达快享”,通过加大惠企力度、加快落地速度、提升服务温度,打造中部地区政策预期最稳城市。

  五是“规范有序、公平正义”,维护企业家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全国法治保障最强城市。

  文/记者 周小平 整理 图/记者 刘睿

   编辑:付雷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