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绘就新画卷——云溪区政协助力双花清溪生态旅游建设纪实

从清溪河畔的碧波荡漾到天子山麓的层林尽染,从散落乡野的文物古迹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双花清溪的十年蝶变,镌刻着云溪区政协履职为民的坚实足迹。自2015年启动生态旅游建设以来,云溪区政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十年接力、久久为功,用协商之力守护绿水青山,以务实之策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十年耕耘:协商足迹镌刻山水之间

2015年,启动《云溪名胜古迹》编撰工程,开展双花、清溪名木古树收录工作,1000多张考察图片首次系统记录展现了双花清溪自然之美。

2016年,为了推动双花清溪旅游开发,区政协开展了“助推云溪城郊休闲旅游发展”议政性课题调研,推动了市、区两级城投公司共同开发协议签订,拉开了生态旅游开发序幕。

2018年,区政协主席牵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清溪河保卫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项全区重点工作,拆除沿线牲猪、家禽养殖场2000余座,关停污染企业12家,清溪河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Ⅱ类标准,双花清溪生态底色更加浓郁。

2019年,区政协副主席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通过与寓外乡友联系联谊,引进双花清溪田园综合体项目。《关于建立太平河流域生态农旅示范区的建议》提案被区政协列为重点提案督办,关于“引进农业开发公司,栽种樱花等生态和经济苗木 ”的意见建议被云溪街道纳入议事日程,双花清溪生态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2023年以来,云溪区政协深化生态环境专项监督,开展河湖治理协商30余次,办理微建议23条,助推河湖长制主题公园、天子山游步道等项目建设。聚焦旅游配套短板,通过开展“完善双花清溪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基层协商,助推新建AAA级旅游公厕4座、智慧停车场3处,改造集群民宿21家,铺设彩虹慢行道15公里,让双清片区生态名片更加靓丽。


十年蝶变:生态画卷绽放振兴活力

山水重生处,清溪河重焕生机,白鹭翩跹于碧波之上,河岸建起10公里生态步道,曾经的养猪场废墟蜕变为星空露营基地。

文脉传承时,古戏台重响楚韵湘音,以研学基地为突破,清溪书院开设国学讲堂,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2万人次。

产业兴盛地,“樱红茶绿·慢享双清”品牌享誉三湘、荣登央视,形成农业、文化、休闲观光三位一体的乡村融合经济体。

民生幸福景,5G网络覆盖全域,152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山乡,58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家门口致富”。教育基金惠及学子83人,树屋宣教中心开展科普活动46场,乡村振兴既有“颜值”更具“内涵”。


十年启示:协商民主的云溪实践

这十年,云溪区政协探索出一条“持续监督+系统治理”的履职路径:

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间开展旅游相关协商活动58次,形成提案、微建议等意见建议217件,推动“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产业融合”理念贯穿始终。

双向发力见实效:既通过民主监督守住生态底线,又借助参政议政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助力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跨越式增长。

三级联动聚合力:建立“政协领导领衔、专委会跟进、界别委员参与”工作机制,不断通过政协履职平台,持续为双清片区鼓与呼。

站在彩虹步道眺望,樱花漫山如霞,智慧温室闪耀科技光芒,古书院里书声琅琅,生态营地星空璀璨。十年磨一剑,这片热土正以愈加动人的姿态,讲述着新时代的山水传奇。站在十年履职新起点,云溪区政协将持续聚焦双清片区文旅提质,围绕“让游客留下来、让消费活起来”目标,深入开展调研协商,通过建言“小切口”做好旅游“大文章”,助力双清片区从“网红打卡地”向“深度体验区”升级,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幸福靠山”。(云溪区政协办公室)

   编辑:付雷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