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政协主席黎作凤接受政协融媒记者专访,围绕持续深化“1453”履职实践畅谈体会和思路。
湖南政协融媒:岳阳市政协在对标“1453”履职总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有哪些创新经验和成效?
黎作凤:近年来,岳阳市政协深入落实“1453”履职总要求,聚焦中共岳阳市委“1376”总体思路献计出力,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展现了政协担当、彰显了政协价值、作出了政协贡献。主要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市委中心工作的关注点在哪里,政协建言资政的方向就在哪里。始终谋实事选题、讲实话破题、出实招答题,许多履职成果转化为全国政协、省政协重点提案或被市委、市政府决策采纳。
二是坚持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民主监督的步伐就跟进到哪里。牢牢把握政协协商式监督的特点,整合区域、市县、部门、党派、委员力量,探索形成“五方联动”监督模式,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等各领域开展民主监督和专项视察,助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三是坚持市委中心工作推动的堵点在哪里,政协凝聚共识的作用就延伸到哪里。落实与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走访共商、课题共研、履职共评、委员共管、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加强委员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在春风化雨中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湖南政协融媒:岳阳市政协在全国首创了“1+9”架构模式,创建“守护好一江碧水”政协委员工作室。3年来,这种模式的成效如何?
黎作凤:创建1个市级总室和9个县级分室的“守护好一江碧水”政协委员工作室,是九届岳阳市政协五大履职品牌之一。3年来,委员工作室完成“加强枯水期东洞庭湖水生态治理”等课题调研73个,130多项调研成果得到转化落地;组织生态环境改善、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民主监督534场次,助推解决具体问题370多个;举办生态环境领域委员直播、委员大讲堂、环保公开课等82期,开展委员线上线下值班和志愿宣传活动386场次,广泛凝聚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共识。
湖南政协融媒:将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做深做实,您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黎作凤:在这几年具体实践中,我有三点感受比较深刻:
一是要坚持多方联动聚合力。要做好各级政协组织联动,加强与党派、市直相关部门的横向联动,同时加强与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的联动,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监督格局。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求实效。聚焦重点问题,盯住不放、咬住不松、久久为功。比如2024年我们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作为专项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要坚持创新机制优举措。3年来,我们多措并举,创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典型案例清单、工作情况通报清单“四项清单”,探索开展调研式、协商式、建言式、举报式、介入式“五种形式”监督,共组织开展各类监督活动2300多场次,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大小具体问题1500多个,形成典型案例180篇,为岳阳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湖南政协融媒:今年5月,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将在岳阳举行。在助推岳阳文旅高质量发展方面,岳阳市政协有什么创新经验和收获?
黎作凤:近年来,岳阳市政协持续聚焦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协商议政,开展协商课题11个,立案办理提案123件。每年重点督办的提案中,涉及文旅产业的约占三分之一。去年市政协“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调研成果非常好。我们有一个深刻感受,即调研工作要更接地气,调研成果才能更切实际。决策的科学性来源于调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政协必须深入调研察实情、协商议政出实招,最后才能转化落地见实效。
湖南政协融媒:下一步,岳阳市政协将如何进一步深化“1453”履职实践?
黎作凤:我们将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在推进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在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在深化实践探索、提升民主监督实效上下功夫,在加强工作衔接、提高协商质量上下功夫,在跟踪办理落实、促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努力推动“1453”履职实践在岳阳政协系统取得更多新突破、新成效。
编辑: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