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岳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积极落实“政协委员要更好地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把建好用活政协委员工作室作为化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的一项重要举措,架起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推动委员“零距离”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做到界别群众在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走出了一条“政协走进群众,群众走进政协”的创新发展之路。
强基础 高位推动抓好落实
市政协高度重视委员工作室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力推进政协委员工作室建齐管好用活。
落实全覆盖要求。市县政协换届以后,市政协按照“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全覆盖、政协委员参加委员工作室全覆盖、线下委员工作室与线上委员工作室同步建设全覆盖”和“界别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界别群众需要什么、就建什么主题的委员工作室”的要求,对全市政协委员工作室进行了摸底核查,对召集人不再连任政协委员的工作室分类进行合并、重建或撤销,督促各委员工作室入驻政协云平台,全力推进工作室扩面提质。截至11月,全市共创建委员工作室217个,市县两级2388名政协委员全部入驻委员工作室,所有工作室已全部入驻政协云平台。
坚持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委员工作室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委员工作室创建工作的通知》《委员工作室工作规则》和《委员工作室星级评定标准(试行)》,对委员工作室的“建、管、用、评”进行规范。制订委员工作室建设规范,明确审批创建流程,统一形象设计,统一标识标牌,落实“十有”“五上墙”要求,并同步建立线上委员工作室,公示委员名单、联系电话、值班安排,发布工作室动态。规定每年每个工作室做到“六个一”,每名委员做到“三个一”,工作室质效明显提高。
实行高水平推进。市政协明确党组、主席会议定期听取委员工作室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重大问题;主席会议成员根据分工,每人至少进驻一家市级委员工作室,联系、指导一家县级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工作;专委会负责对自建和所联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指导、管理、服务;学联委主管主抓,负责统筹、协调、督促和考评。开展省级、市级示范性委员工作室评选、授牌活动,全市有15个委员工作室获评省级示范性委员工作室。
连民心 工作范围全面拓展
一年来,市政协围绕委员工作室的定位,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确保委员工作室实打实地发挥作用。
开展学习宣讲,广泛凝聚共识。各委员工作室召集人组织委员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市委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等宣讲活动。今年以来,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已开展各类宣讲560多场次,参与群众23000余人次。通过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深入人心,加强了人民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了共识。
开展调研视察,积极建言献策。各委员工作室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园区发展、企业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教育均衡发展、医疗服务保障、助推乡村振兴等课题,组织委员进企业、进园区、进乡村开展调研视察,形成调研报告和提案150余件,提交微建议2100多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基层协商。各委员工作室通过委员值班,或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愿望、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截至目前,组织基层政协协商活动372场次,提出意见建议1285条,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6个,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基层治理体系作用上探索了经验。一年来,委员共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247篇,其中市政协采用编印51篇,省政协采用12篇,得到省级和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批示7篇。“由政府主导建立芥菜售出加工中心”的建议得到省政协主要领导批示,“扬优成势,大力发展岳阳特色黄酒产业”的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发挥界别优势,联系服务群众。各委员工作室积极参与所在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界别优势,主动服务群众。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依托工作室开展“委员活动日”活动,深入基层听民声、知民情、解难题、办实事。全市教育界别、医疗卫生界别、科技及科协界别等委员工作室组织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健康知识讲座68次,开展义诊服务活动32次,发放健康手册和宣传资料20000余份,共为上千名群众提供诊疗和健康咨询服务。
树品牌 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市政协始终坚持聚焦委员工作室职能定位,守正创新,推动工作提质增效,打造特色,形成品牌。
建立党建指导员机制。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实现政协党建“两个全覆盖”,首创向委员工作室派驻党建指导员制度,通过在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的党员中,选派优秀人员进驻委员工作室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强工作室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委员发挥作用、督促制度规定落实、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派驻217名党建指导员。全体党建指导员积极履行“把方向、聚共识、作指导、抓协调、促履职”职责,开展宣讲731场次,线上线下值班1268人次,解决群众“微问题”654个。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和入驻委员普遍认可,派驻工作有高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起到了“强定力、聚合力、提能力”的作用。省政协领导多次对我市向委员工作室派驻党建指导员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市的创新做法多次在全省政协相关会议上推广介绍,《人民政协报》《湖南日报》《湘声报》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也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创建特色委员工作室。结合界别优势、委员专长,创新建立法律援助、技术培训、心理疏导、政策咨询、科普宣传等不同类别的主题委员工作室,开展各具特色的履职服务活动。按照1+9的模式打造的岳阳市“守护好一江碧水”政协委员工作室,聚焦主题、总分结合、党建引领、联建共管、三级联动、资源共享,今年来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协商监督、政策宣讲等各类履职活动100余场次。全国政协、省政协领导给予高度肯定。“守护好一江碧水”委员工作室案例,还在湖南政协创新履职故事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市政协张洁委员工作室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为主题开展委员工作室履职活动;华容县政协阮梅委员工作室以服务弱势儿童为着力点,预防少年儿童违法犯罪为服务工作目标,定期在学校和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汨罗市政协杜忠美委员工作室全力助力全市扶贫助残事业,帮助500余名残疾朋友创业就业……据统计,全市共创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委员工作室35个。
打造基层协商品牌。依托委员工作室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实现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各县市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先后探索“群英断是非”“社区拉家常”“微言大义议事厅”“长工辩是非”“汨切联系你”等模式,积累了“五子登科法”“委员进网格”等经验。特别是市政协依托委员工作室全力打造“忧乐连万家 有事好商量”基层政协协商品牌,已成为在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中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破解“两个薄弱”难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界别群众的重要举措。岳阳楼区政协依托政协委员工作室积极探索“群英断是非”模式,起到了帮助界别群众解决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化解社区突出矛盾的作用;临湘市政协委员工作室通过“收卷子、定调子、对路子、开方子、结果子”,积极探索协商新模式,搭建基层协商舞台,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李 拓 周小平)
编辑: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