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政协人诵读百首诗歌讴歌百位共产党员●第58期
挺拔的风骨——致薛世伦
作者│小睫
诵读者│谭芳
桃花江水悠悠,养育楠竹、茶香,以及女人的天生丽质。凤凰山则孕育男人苍劲挺拔的风骨。
1898年,武潭镇石桥村出生的你,秉承家学,攻读经史, 气魄超群。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学带来的启迪,你看到了目光以外的远方。
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结识良师益友。
以天下之大而大,民族兴旺,匹夫有责。从书中寻找救国之路,让多难的祖国走向光明。
1920年,年轻的你偕同有志之士远赴法国。
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随即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奔赴苏联东方大学。奉命归来,为党工作,革命低潮时期,鼓励进步人士,坚守信仰。
1927年,“马日事变”后,到处弥漫着死亡的危险。
你被迫流亡,几经辗转。
你学以致用,教书育人,培养民族振兴的后备力量,肩负无形使命。栽培桃李,倾尽余生。
薛世纶(1898-1961 )
又名薛叔琴,桃江县武潭镇石桥村人。
1920年,薛世纶与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赴法
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被派去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4年因工作需要,学习尚未结束,就奉命回国。回国后,曾任中共三届执委秘书,并担任会计,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长沙也于5月21日发生“马日事变”,薛世纶被迫出走,与党组织脱离了联系。
1931年至1934年间,薛世纶受聘为上海群治大学和南京文化学院教授。1935年夏,由于右任等人介绍加入国民党。第二年夏,到陆军史辎学校任少校政治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交辎学校更名为陆军机械化学校,薛世纶任中 校政治指导主任等职。
1940年9月,机械化学校迁移湖南洪江,薛世纶任上校教官。他对此时的国民党渐生厌恶,1941年11月,他 借父丧回到家乡,不再复出,摆脱了国民党的政治生涯。
1942年起,薛世纶转入教育界工作,先后任教于省立五 师、南京美专、湘山中学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威中学校长。1952年,他被推选为本县赴省第一届人民代表, 后又调至安化县一中任教,1961年10月6日病逝。
(小睫:本名马小洁,女,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苟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