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特别是2023年4月华南督察局指出中干渠、南干渠返黑返臭问题,8月2日润秋部长现场调研指出罗溪渠、大丰电排渠黑臭水体问题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协专项民主监督助推,确定了“系统推进、精准施策”工作原则,坚持以“最高标准、最实措施、最优效果”加快问题整改,水环境综合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问题成因
中干渠、南干渠、罗溪渠、大丰电排渠是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主要渠道,兼具农业灌溉功能,总长度17.92公里,总流域面积约1619.2公顷。水体黑臭的主要成因是极端暴雨天气导致上游生活污水溢流,沿线居民生活污水排入,加上水体流动性差,形成间歇性返黑返臭。渠道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干渠。起点龙光桥安置小区,终点汇入撇洪新河,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约808公顷。污水来源主要是极端暴雨天气导致中心城区碧桂园、城市学院、医专、学府花园等居民小区生活污水溢流,资江机家属区及沿线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排入。
(二)南干渠。起点兰溪河永红闸,终点兰溪河永新闸,为“U字型”渠道,全长7.62公里,流域面积约320公顷。污水来源主要是极端暴雨天气导致中心城区东方维也纳、奥地利春天、龙光桥学校等居民生活污水通过东风驾校排口溢流,极端暴雨天气导致茂林渠收纳的生活污水通过茂林节制闸溢流,南阳社区文平、卫华养鸡场、金龙屠宰场和周边居民生活污水通过曾家坝排口排入,南干渠中段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排入。
(三)罗溪渠。起点佳宁娜广场,终点兰溪河,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约400公顷。污水来源主要为极端暴雨天气导致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通过罗溪渠溢流节制闸溢流,银天片区、沿线居民生活污水排入。
(四)大丰电排渠。起点十洲路,终点团洲渠,全长1.1公里,流域面积约91.2公顷。污水来源主要为极端暴雨天气导致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通过十洲路污水收集管道溢流,沿线居民生活污水排入。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通过源头治理与沿线治理、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双结合”的治理模式,中干渠、南干渠、罗溪渠、大丰电排渠已实现无污水直排和晴天无溢流目标,水质逐步稳定向好,经定期水样检测,基本达到黑臭水体治理标准。
(一)坚持高位推动。2023年以来,区生态环境例会、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等重要会议20余次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泛凝聚全区共识,切实提高黑臭水体治理政治站位。成立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确保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有章可循。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区政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区纪委监委、区委督查室、区水环境治理工作专班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下发工作交办函,确保工作推进有力,形成工作闭环。
(二)强化资金保障。2020年以来累计筹集治理资金5.56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92亿元,市级归集资金0.1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含山水项目)0.55亿元,万亿国债资金2.99亿元。现已累计投入资金2.87亿元用于黑臭水体深化整治,余下资金2.69亿元和新争取的资金将以上游雨污分流改造为重点,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三)做到精准施策。采取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雨污分流改造、增设提升泵站、渠道岸线修复、渠体定期清淤、日常保洁等措施,坚持“因地制宜、一渠一策”。一是中干渠治理。工程措施方面,累计投入1.92亿元。对城东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质改造,日处理量从2万吨提升至5万吨;对龙岭产业开发区全域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沿线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截污纳管,完成学府路、凤山路、梓山东路、银城大道、团圆南路、羊舞岭路等市政道路和龙玺湾小区错混接改造;对上游青山渠、泄洪渠和中干渠全线清淤。管理措施方面,园区安排专人对渠道进行常态化保洁,加强新门店、新商铺污水纳管核查,确保生活污水不排入渠道。二是南干渠治理。工程措施方面,累计投入0.58亿元。新建梓山东路2.72公里DN400-800污水管网,将未来城和益登华庭片区污水接入团洲污水处理厂处理;在曾家坝排口上游铺设0.5公里DN500压力管网,新建奥地利春天提升泵站,将奥地利春天等片区污水提升至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东风驾校排口晴天无污水溢流至南干渠;将金龙屠宰场污水接入梓山东路污水管网,将曾家坝排口上游居民生活污水接污纳管;对南干渠中段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截污纳管;新建茂林智能节制闸,解决极端暴雨天气茂林渠污水溢流南干渠问题;对南干渠全线进行岸线修复、清淤和除杂,对曾家坝排口上游渠道全面清淤疏浚。管理措施方面,关停了南阳社区文平、卫华养鸡场;利用南干渠原有雨水排口收集雨水排入渠道,增强水体流动性;区城投、属地街道加强渠体常态化清淤和渠道两岸排查和保洁。三是罗溪渠治理。工程措施方面,累计投入资金0.21亿元。新建渠道两侧1.85公里DN400、DN600污水管,
对银天片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将沿线生活污水全部接污纳管;对渠道全线进行岸线修复;将两侧雨水收集排入渠道,增加水体流动性。管理措施方面,属地街道加强渠体常态化清淤和渠道两岸排查和保洁。四是大丰电排渠治理。工程措施方面,累计投入0.16亿元。在渠道内侧新建、提质、疏通0.8公里DN800污水管,新建0.87公里DN800雨水管,将沿线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收集雨水入渠;对渠道全线进行岸线修复;对存量黑臭淤泥全部清理。管理措施方面,属地街道加强渠体常态化清淤和渠道两岸排查和保洁。
三、后段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深化整治,确保到2025年底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长治久清。
(一)以雨污分流为重点,加快项目推进。依托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对4条渠道上游片区主次干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中干渠上游紫竹路支路、青山路、春嘉路、资江机、仙峰小区、晓园嘉苑小区等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南干渠上游东方新城支路、常松巷至十洲路、东茂路等道路、周边小区和曾家坝排口上游居民生活区等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罗溪渠和大丰电排渠上游富民巷、松云巷、大兴巷、海苑巷、金泰路、同心巷和天桥小区等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二)以常态长效为核心,加强日常管理。一是加强渠体常态化清淤和渠道两岸排查和保洁,及时清理沿线垃圾和漂浮物,切实做好水体保护工作。二是加强渠道沿线餐饮企业日常排查管控,防止油污和餐厨垃圾流入渠道。三是加强渠道沿线散乱污企业执法监督,确保不发生偷排直排现象。四是精准调度兰溪河、撇洪新河水位,增强水体流动性。
附件:整治后相关图片
大丰电排渠(整治后)
罗溪渠(整治后)
中干渠(整治后)
南干渠(整治后)
编辑: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