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茶乡蓝天!东坪镇政协委员工作室以秸秆资源化破题,激活乡村绿色动能

  秋收时节,东坪镇田间地头一片繁忙。以往被视为“生态包袱”的秸秆,如今在县政协委员、茶乡花海农机农技合作社负责人何恩深的积极探索下,正经历一场从废料到“绿色财富”的华丽转身。何恩深委员积极响应省、市政协号召,依托委员工作室平台,深入联点村(社区),参与禁烧巡查管控,并收集并反映“一户一策”落实、收储体系建设等综合利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作为农业界别委员,他将自身合作社作为技术推广与现场教学的实践点,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与桥梁纽带作用。

茶乡花海合作社社员正在进行农机工作

  为打通秸秆从田间到工厂的“最初一公里”,合作社计划利用现有场地建设小型临时收储点,尝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集中收储小散农户秸秆,以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对接企业的议价能力。针对山区丘陵地块零散、大型机械作业不便的实际情况,何恩深密切关注并积极推荐适合本地的小型轻便式秸秆处理机械,呼吁将其纳入农机补贴范围,以提高处理效率,减轻农户负担。

东坪镇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朱斌为秸秆综合利用回收网点厂房选址

  针对当前秸秆处置渠道单一、收储运难度大等共性问题,何恩深带领合作社制定“双路径”解决方案:一方面,合作社严格执行低茬收割与粉碎还田技术要求,投入加装粉碎装置的收割机,确保秸秆细碎均匀还田,并通过施用腐熟剂加速分解,减少对下茬作物影响。另一方面,针对农户离田需求,合作社提供秸秆打捆服务,并统一配送至火力发电厂,拓宽秸秆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渠道。

  同时,东坪镇政协委员工作室以“搭建沟通桥梁”为核心,将田间地头的实际难题转化为协商监督议题及社情民意信息,推动问题高效解决。在专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何恩深用通俗语言为农户算清“生态账”与“经济账”,“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还可能面临罚款;科学利用既能肥沃土地,又能通过售卖增加收入,利弊一目了然。”

  “守护绿水青山,秸秆综合利用是关键一环。”何恩深表示,他将继续与东坪镇政协委员工作室同仁携手,发挥自身双重优势,在秸秆“疏堵结合、长效治理”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努力将茶乡花海合作社打造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示范点,为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

作者:王祉丹    编辑:易昆鹏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