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老去的沅江新街

民国初年,为安置外来经商者,沅江县府决定在鸡公嘴与古城塘这一公里之间建一条街,取名新街。街道是由麻石、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房屋和铺面大都是竹木结构,屋挨屋、铺连铺。新街与县城琼湖镇老街相连接。

这古城塘因三国昭烈帝刘备巡视武陵、长沙、桂林等地时,经此筑城而得名,为沅江“八景”之一。公元1912年,古城塘边建起沅江县国民第五私立小学,后搬迁至鸡公嘴。同年几个铸造匠在鸡公嘴办起了袁同和铸造厂,开始了简单的铁器、机械制造。

那时的鸡公嘴还是个刑场,1929年,革命烈士蔡杰、徐植南、刘武、陈文庆等就在这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1933年,开办民生工厂(今棉麻仓库内),制造毛巾、袜子等日用品。1937年,修建沅益公路,并在鸡公嘴修建车站,成沅江繁荣地段。1944年4月,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沅江,与美空军援华飞虎队在沅江上空激战。城南遭重创,满目疮痍。

日本投降后,新街开始重建。马公铺聂家,因聂家宗祠常遭火灾,经风水先生点拨,要沿水而筑,于是,聂家在鲁狄湖边的左岸建置了聂家宗祠,聂家就在附近购地经商。

文南英邀集沅江部份商家在聂家宗祠旁开设了沅江端泰祥麻行等十三家铺面,形成棉、麻销售一条街。

后来,新街的铺面就发达了,刘保和药铺、熊万泰、熊万兴百货铺,还有曹顺记、谦益祥、刘吉泰、益和祥等南货铺。还有聂普生、王冬生、聂香满等多家屠宰行。聂兴泰、聂保生的油榨坊,昌升盛的书纸铺,蔡怡茂的鞭炮铺,谢桂秋的杂货店,曾新桥酒家,彭家饺子铺,彭家铁铺,王德和米铺,还有客栈、茶楼、春楼、赌场、戏班、寿器等等商家俱全。新街市场上谷、米、棉、麻、桔、茶、笋、鱼等交易红火。

河南的严沧海来了,山东的牛霸蛮来了,江西的曾吉昌来了,宁乡的马大肥来了。这新街呀,繁荣昌盛了。白天车水马龙,人员川流不息。晚上灯笼高高挂起,灯火通明。每当逢年过节,上新街购货的人特别多,平民、乡坤都来了。什么金针(黄花)、古月(胡椒)、山珍海味、红白片糖,寸金、交切等等农副产品交易火爆。店铺捉鸡打鸭,杀猪宰羊。酒席中划拳行令,打情骂俏,热闹非凡。

新街上的市民呀,有欢声笑语,有酸甜苦辣,如同市场上的调味品五味俱全。白天忙于生意,一到晚上,有的走家窜巷,有的听戏唱戏,不时东家还有吵架声,西家传来“叫床”声,喜怒哀乐,在这小小的新街表演得淋漓尽致。

唐爹提个“香烟篮子”,长年穿梭于新街上,叫卖“香烟洋火桂花糖”,“槟榔瓜子麻香糕”,他要养活一家六口人。

萨(石)嗲的油坊出了名的地道,清一色的男人调侃起来黄段子笑破脑壳他不管,而他们汗浸浸的做事也必须得按规矩要十分讲究干净,吃的东西马虎不得。这些伙计手工炒籽榨饼个个是拿手,南风一来,北风一吹,满条街的炸油香让过路的人馋涎欲滴。

曾新桥酒家驰名县内外,跑堂的伙计会吆喝:“酱汁面、牛肉面,外搭一个免码面!宽油面,都加码,还要细面带迅干,外加一个炒猪肝。”民国诗人聂庚生是这里的常客,他用诗句描述到“竹连杆上饮和轩,佳肴美酒把盏添。赤地迁移丁坝客,子姜黄醋白鱼丸。”

文三才客栈的老板娘会拉客,每天要在门边叫喊着“客几客几来我家,新被窝、热和和,不要我老板娘把你拖,自己进店的是亲哥哥。”

许大棒夫妻俩带着一双儿女,从东南湖的芦苇荡来到新街做米生意,生意虽好,就是儿女的婚事费神。儿子和女婿都外去当兵了,剩下几个老人和秋嫂、春姑。秋嫂、春姑这对妯娌本是新街的两朵金花,如今男人都外去了,她们俩演绎出了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搅得新街夏天凉爽爽,冬天暖阳阳。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编造着她们的故事。

李乡长看上了新街最漂亮的牛楚东老婆,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牛楚东关进大牢,逼得牛家出了上千元大洋后释放。牛楚东只得带着老婆和孩子离开了这伤心之地,回了山东老家。后来,新街上的人们都笑谈李乡长写的诗歌“北去山东心未宁,玉影君随不消魂。但愿此去仍回返,定俘为奴做房亲。”

还有外地来的刘屠夫跑到新街“偷”别人的老婆,被驻扎在新街的国民党6642杂牌部队魏连长诈了半边猪肉,半年没恢复心神。

江西来的曾吉昌当过国军士兵,来到新街后,先是做点买卖,抗战时,当上了汪伪政府的沅江琼湖镇维持会会长,横跨一支驳盒枪,风光一时,害人不少。解放后,以“赶脚猪”为生,后来新街流传一句顺口溜“曾吉昌,小汉奸,日赶脚猪夜敲梆。”

小小的新街也走出了不少名人志士。古城塘义茶亭边出了个叫张农的,1894年出生,在新街长大,后留学法国,获得农业博士学位,是中国早期著名的农学家、中国著名民主人士。参加过“五四青年运动”,并与陈延年、周恩来一起组织参加了广州“五卅运动”,为学生队总领队。在广州人民运动讲习所结识了毛泽东,成为至交。解放后,受到毛主席接见和高度赞扬。并多次与毛主席互通书信往来。晚年息足古城塘边,1963年,张农病逝后,下葬于此地。后迁葬祖籍地益阳张家塞。

窦安敦,字少南,1853年出生,清末贡生、教谕。后回家乡新

街,主讲于琼湖书院多年。他目睹洞庭湖风浪险恶,来往船只时有倾覆的危险,于光绪三十一年,联络地方士绅成立“首士会”,并为首募捐创建洞庭救生义渡,造渡船十多艘,往返于白沙、草尾、塞波、阳罗等地,免费为民众服务。自此,南来北往,人货安全。改写了沅江水路运输的历史,誉满洞庭。1912年,窦少南去世后,义渡总局在莲花塘的大佛堂增设了窦公少南牌位,常年香火不断。两侧悬挂木刻对联:“南渡北,北渡南,渡南渡北,南北几时同一渡。国忧民,民忧国,忧国忧民,国民何日免重忧。”为纪念窦老先人,新街“窦家老屋”至今保存完好,2007年,被沅江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人民政府废除了保甲制,成立了新街居委会。并将街道管辖范畴扩大,往南到了枫树汊,往东到了下琼桥。时值全县开展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大办企业。琼湖镇政府在新街先后办起了鞭炮厂、化工厂、纸箱厂、砖瓦厂、玻璃厂、皮件厂等镇办企业,安置了街道居民就业。那时出现了两个女强人、女企业家,一个是化工厂厂长蔡乐斌,一个是玻璃厂厂长郭伏兰,她们为发展企业,造福居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街有着悠久的棉麻、柑橘交易历史,县政府在此设立了国营县棉麻公司、县楠桔办、县园艺场等。昔日鸡公嘴上的黄楚才(民国县政府科员)家老木屋被征用了。袁同和铸造厂,建成了沅江第一机械厂,后又改建成了湖南专用汽车制造厂,如今建成了中联重科的一部分。国民第五私立小学和聂家宗祠合成了鲁狄湖小学,后改名胜利小学。孩子们穿梭于新街,唱歌跳舞,跳绳、跳房子,啪纸炮、滚铁环、跌弹子,非常热闹。商家还保存着一个南货店、一个百货店,一个面馆,其它已不存在。

如今的新街呀,水泥路代替了麻石路,老竹木屋间杂着新修的砖瓦屋,到处都是残砖断瓦,历史的痕迹忧存。新街行政上并入了新兴社区。因城市建设西移,往日喧嚣的新街繁华退尽,新街的后人奔驰在新的世纪,过上了现代人的新生活,年轻人都搬迁到了市中心。

新街,至今已一百多年历史,几度繁华似锦,几度风吹雨剥,历经沧桑巨变,旧符总要换新符,如今的新街即将老去。许多新街的老人还留恋着这片故土,他们拒绝儿女们的搬迁要求,仍留守在这条老街。李爹呀、刘爹呀、窦娭呀,柱着拐杖,咚、咚、咚,拐杖声声,余音缭绕在这寂静的老街。

作者:傅莉莉 张连喜    编辑:王劲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