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营企业法治意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沅江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 汪交龙
一、我市民营企业法治建设现状
民营企业法治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民营企业法治建设,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市民营企业法治建设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涉企法治宣传措施不断强化。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涉及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就我市而言,着重突出了涉企法治宣传与教育工作。一是由司法部门制定涉企法治宣传教育规划。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年度法治宣传教育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对象和具体措施;二是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员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法治氛围。亚光科技、鑫海网业、辣妹子食品等企业均设有企业法治宣传栏或宣传标语;三是开展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例如举办涉企法治讲座、涉企法治培训班、涉企法治知识竞赛等。市司法局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法律知识展板流动宣传活动,每次宣传活动内容均有涉及民营企业经营、劳动用工、税收政策、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市法院、工商联(总商会)等单位针对商会会员企业经营管理者需求,每年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培训,提高企业家的法治素养。最近于今年9月25日,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举办了2023年涉企法律知识培训,参训企业近百家。
2、执法环境逐步改善,涉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执法环境。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2022年,我市通过了《沅江市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试行)》、《沅江市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二十条”》、《沅江市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等相关政策。
3、司法保障不断加强,民企自身法治建设逐步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市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法治建设,积极建立法律事务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司法机关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障,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提高民营企业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目前,全市有律师及基层法律工作者60多名,有湖南天见律师事务所、湖南滨湖律师事务所、湖南德宽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律师事务所3家,有沅江市法律援助中心1个,沅江市营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各镇、街道设有法律服务所7个,设有法务部门有中联重科、亚光科技、辣妹子、鑫海网业等企业5家,聘请了法律顾问的中小企业60多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也随着法务成本的不断下降,聘请法律顾问或有意培养内部兼职法务人员逐年递增。
二、我市民营企业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我市民营企业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法律意识欠缺。部分法治宣传不到位的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运行不畅,甚至引发纠纷。例如,劳动关系不规范,劳动保障制度不完善,存在拖欠员工工资、不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不按规定裁员等问题。个别员工因缺乏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工作中无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甚至可能触犯法律,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2、企业经营风险普遍存在。由于法治宣传的缺失,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导致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例如,在合同签订、商业谈判、货款支付等方面遭受欺诈,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有效措施。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多地方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导致企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经营效益,特别是在税收合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监管、公平竞争、信用管理等方面比较突出。
3、企业与政府部门关系紧张。法治宣传不到位的企业在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时,因为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导致合作受阻,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从而也严重影响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主观评价方面的结果与排名。
三、对策与建议
增强民营企业法治意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市的重要任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涉企法治宣传教育。这是我市增强民营企业法治意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议由司法局牵头,动员全市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所)及所有法律从业者,并由法院、税务、消防、环保、市监、应急、人社、科工等部门共同参与,通过面对面、线对线和点对点的方式,对目前企业在经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涉企法律知识培训班、涉企法律知识讲座,创办涉企法律知识宣传栏,印发涉企法律知识宣传册,送法律知识进企业等,这样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有效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帮助企业家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合法合规经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府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能,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促进政策和法规落地见效。民营企业要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加强内部管理,依法经营。这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法治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素养,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3、加强涉企执法监督。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防止滥用职权、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的行为。建议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滥用职权、侵犯民营企业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对职能部门执法行为的信任度,促使民营企业理解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4、创新法治保障措施。结合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法治保障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法治支持,降低民营企业法务成本。建议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确保“二十条”能够落实落地,增强我市民营企业对政府的法治信心,更好地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编辑:邬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