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两个100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的历史功勋,精辟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深刻阐明了在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视野宏阔,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境深远,通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一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是一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对于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讲话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经过8年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向人民、向历史许下的铮铮诺言,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完成了一个大跨越,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湖南绘就了属于我们的壮丽画卷。1995年10月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实现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2001年11月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2006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2011年11月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2016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12月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2020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1781.49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80元,都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三湘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湖南壮丽画卷中,永州贡献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历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全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4年以来,全市全面小康工作在全省考评中始终居第一方阵,全市先后获得47项荣誉,获工作奖励经费1.3余亿元。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永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全面小康决胜年行动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全面小康“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工作,到2020年底,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107.7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61元,均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5个贫困县、774个贫困村、67.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全市14个县区(管理区、经开区)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通组道路全部实现全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达到96%以上;潇湘大地640余万人民全面迈进小康社会。
二、讲话首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产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能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始终都把握历史主动,谋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牢记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始终贯穿我们党一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
三、讲话集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三是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四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四个伟大成就,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明确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总书记又以八个字进行精炼、生动、形象的概括。这四个伟大成就,以胜于雄辩的历史事实,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三湘人民为创造“四个伟大成就”进行了不懈探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五四”运动前,毛泽东、蔡和森即创建了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发出建党先声,蔡和森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第一个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永州人李达,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五四运动的先驱者,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下,湖南爆发了“雄壮不亚于安源”的水口山工人运动,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诞生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工农革命军军旗、第一条军规、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等中国革命多个“第一”,创建了湘赣、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贺龙、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80余天转战湖南26个县市区、奔袭5000多公里,成功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道路;在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任断后任务,保证了中央红军突出重围。伴随这一历史进程,湖南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牺牲了数十万名革命烈士,其中包括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及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左权,书写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英雄史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湖南人民以满腔热情投身国家建设,扎根偏远山区、投身“三线”建设的湖南军工人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核心原料、为“两弹一星”伟业奉献了青春力量,诞生于株洲的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终结了我国不能独立造飞机的历史,成功研制的第一根硬质合金棒材解决了我国没有“工业牙齿”的问题,袁隆平团队研制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时期,湖南同全国一样,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建设大幅跃升,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省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之初不到150亿元,增加到2012年跨过2万亿元台阶,增长11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9倍、116倍。华菱钢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一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1983年,国防科大自主研制的“银河-1”亿次巨型计算机把我国推向了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的国际前沿,此后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多次斩获世界第一。超级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成为湖南创新的标志性成果。进入新时代,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认真落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扶贫”方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十八洞村、菖蒲塘村、沙洲村由贫困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小康示范村,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地标。在建党百年的今天,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海牛二号”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湘潭籍航天员汤洪波进入“天和号”核心舱,湖南人担纲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取壤,以南岳衡山祝融峰命名的“祝融号”火星车实现火星着陆和巡视探测,这一切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迈气概和探索精神。
四、讲话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即“坚守信念,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三十二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标示了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和起点,深化和拓展了党的精神谱系,体现出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和阐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这“九个必须”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必须不断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九个必须”是党在百年奋斗进程中通过血与火的考验,付出巨大努力而获得的宝贵经验财富和启示,反映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同时每一部分之间又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既是我们党之所以成功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继续成功的必然要求;既是过去的经验总结,又是未来我们要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六、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原因就在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七、讲话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在讲话的结束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伟大号召,要求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
一是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同时,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要坚持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虽然我们已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但依然任重道远。湖南是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地,打赢打好了脱贫攻坚战,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努力奋斗、奋发作为,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编辑:谭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