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跟着宋朝诗人黄庭坚的《题永州淡山岩》名句,11月1日,区政协文艺体育界工作室委员们走进富家桥镇淡岩,调研考察淡岩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
淡岩摩崖石刻时代历经秦至清,共200余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书法艺术价值。其中宋刻152块、元代2块、明代28块、清代24块,现仅存35块。宋熙宁七年(1074)柳应辰题记后,宋黄庭坚、周敦颐、范祖禹、杨万里,明张勉学、王泮,清周崇傅等即于此留下大量诗文。南宋王淮《淡岩记》称,“山有二门,壁立万仞,东南角有一石窍,仰望洞然。秉炬而入,其中广袤,可容万人”。《方舆胜览》记载,“淡山寺楼殿屋室隐隙鏬中,虽风雨不能及。四顾石壁,削成万仭,傍有石窍,古今莫测其远近,目之者有长往之志”。黄庭坚之“永州淡岩天下稀”又使淡岩驰名寰宇。
工作室政协委员李平荣指着”淡岩明月“四个大字的石刻告诉大家,淡岩里面原来有一口水井,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午夜时分,皎洁的月光穿过岩顶的天然石洞射入岩内,投射到水井,再反射到石壁上,形成半圆形状,貌似一轮新月。无论是天空中的圆月,还是水里和石壁上的月影,都很迷人,因此,这一景观成为了“永州八景”之一的“淡岩秋月”
工作室负责人、区书协主席刘劲明表示:淡岩石刻的书法风格,真草隶篆一应俱备。有人称赞宋代书法家李建中的淡岩诗为“辞翰双美”,清时即有人拓片收藏。《唐节题名》、《盖侗题名》、《朱正诗》极似米芾书。《李昭辅等题名》篆法秀劲。“洞天福地”、“同游胜境”等大字,雄健浑宏、气势磅礴,其书法艺术价值极大。作为政协委员,我们有责任建言献策,加强对淡岩石刻遗存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升零陵文化软实力,创新石刻遗存文化文创产品、石刻诗文体验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淡岩石刻文化,提升零陵旅游的文化内涵及氛围,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作者:陈斌 蒋顺妮 编辑:朱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