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政协: 坚持“四聚焦”推进凝聚共识彰显作为

  发挥凝聚共识重要职能作用,是新时代政协工作的鲜明导向和突出特点。我们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明共识聚共识增共识”走深走实。

  聚焦标准化党建工作,夯实凝聚共识组织基础。抓好凝聚共识工作必须依靠党组织的坚强有力领导,必须依靠高质量党建工作赋能增效。在党建体系上,形成了区政协党组负总责、机关党组抓机关、机关党总支带队伍、机关党支部作示范、专委会履职党支部重引领、临时党支部强监督的“六位一体”党建格局;在党建机制上,建立了“双联”制度等3项经常性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在党建载体上,开展了“党建+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委员管理”和“履职党支部微党课”等一系列活动。举办专题党课12次、学习座谈培训1200余人,撰写理论文章96篇,省市获奖12人次。在学深悟透中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常态化学习宣传,筑牢凝聚共识政治前提。凝聚共识的前提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抓思想政治引领也是抓凝聚共识。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主席会议和常委会会议集体学习、专委会界别组学习、委员读书活动等相配套,辅以谈心谈话、走访看望委员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好、解读好、宣传好,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人士。面向政协委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在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读书活动等工作中,引导委员当好区委与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组织参与“我心向党·镜圆读书”2500多人。面向社会各界,广泛传播共识。创新“政协云+社会治理网格化”,线上线下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提交微建议1170条,推行市区“六级”联动落实,办理回复率99.3%,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向区内区外,传播政协声音,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厚植广泛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区政协党组成员深入企业、联系点和委员工作室集中宣讲,以书为媒,举办“阅读与人生”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302场次,让读书活动成为深度凝聚共识的有效载体。

  聚焦规范化搭建平台,创新凝聚共识发力手段。凝聚共识不是空话,不是虚功,不能凭空而来,抓凝聚共识,要有平台。出台“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实施办法”,在协商过程中,增加交流互动环节,在政协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中提高凝聚共识相关内容的比重,使委员在履职实践中增进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理解和认同,使凝聚共识成为渗透政协各项履职活动的鲜明特征。按照“区委领导点题、政协主动选题、共同协商定题”的方式,确立了“147”+“N”的重点协商议政格局,即每年1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专项民主监督各4次,7次专题调研视察,省、市政协N项“规定动作”,加之区委交办的“追加动作”。近两年来,区政协班子成员领衔组织联系界别委员开展专题调研14个,完成调研报告及理论文章共69篇,市政协大会发言2篇,获全省政协系统优秀理论文章和优秀调研报告各1篇。委员收集反映社情民意626篇,其中省、市政协采用136篇,市领导批办8篇,区政协连续两年荣获全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区政协班子成员带领联系委室和专委会履职党支部对重点提案进行领衔督办,跟踪问效,推进委员提案落地见效,提案办理效果明显提升,近两年委员对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其中《关于开通永州八中湘永路路段公交线的建议》推进有关单位为城区4所学校协调配置公交车34辆,开通夜间学生专车,有效解决8100多名师生通行问题。《湖南日报》对此进行专文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力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和委员工作室建设,无论整体设计、制度建设、创新举措,还是工作实效,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依托界别优势建设和运行的21家委员工作室,已成为知民情、办实事、聚民心的重要平台。去年来,开展心理疏导、水环境治理、春耕保灌等履职服务活动58场次,参与委员和群众2700余人次。其中,工青妇界别委员工作室运用“法、理、情、心”四字疏导法,调和了数百危机破裂婚姻。其做法央广网、《湖南日报》广泛推介。

  聚焦实质化联系协作,加强凝聚共识制度保障。凝聚共识,凝聚的是人心,共识深入人心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完善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定期向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通报全区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活动安排。邀请各民主党派人士列席区政协全会、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参加区政协调研、监督、视察、大会发言等活动。建立起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链条,使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协调关系、促进和谐的工作更加经常化制度化。区政协党组成员发挥“头雁”作用,坚持“四下基层”,带领联系履职党支部和党外委员深入社区开展“夜话”协商活动,查找问题105个,助推解决98个。《“夜话”解民忧》在《人民政协报》报道。其中,协调有关单位解决富园安置小区、湘江东路27号院内475户千余人住房的下水道不通等居住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受到当地居民的交口称赞,两次给区政协送来锦旗。

  作者:张建飞

  编辑:唐之雅

  一审:胡云峰

  二审:文银玲

  三审:吕绍华

   编辑:张建飞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