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组织开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大讨论,委员们聚焦安全、文旅、教育、营商环境、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积极建言献良策。
永州市六届政协委员 阎跃 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一是构建安全隐患分层防控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的“地毯式”排查,重点整治老旧小区的电气线路、农贸市场与中医院的消防通道、燃气站点等风险点,建立问题台账并实施销号管理。二是升级智慧安全设施。投入专项资金,在商圈、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加装智能烟感、电气火灾监测装置,在黄泥井地势较低的易涝点安装水位预警仪,数据实时接入区指挥平台,实现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和快速处置。三是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在各社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夏季推行无人机智慧眼巡河,在居民聚集的下河游泳河段配置紧急救援设施,同时组建由党员和志愿者构成的基层应急队伍,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快速响应”。
区政协常委甄红艳 建议致力打造“三张名片”,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第一,致力打造外在形象名片。在高铁站、机场、高速收费站、酒店宾馆等重要节点位置设计宣传推介冷水滩的欢迎标语、图案画册、文旅产品等,同时,加大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力度,让人切实感受到中心城区与县城就是不一样,给人留下美好的、难忘的、深刻的第一印象。第二,致力打造经济活力名片。进一步营造大招项目、多上项目、快干项目的氛围,特别是在全员招商、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的力量上要满足所需、做足文章、开足马力,让中心城区到处呈现经济发展的活力景象。第三,致力打造营商环境名片。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崇、关爱、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雨中送伞”的贴心,让各路企业大显身手、各显神通、名显天下。
区政协委员潘志强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要大力推动冷水滩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消学校非教学任务,让学校专心教学。加大校长书记培训力度。多开展“校长面对面话教育”,“校长圆桌会议”,“校长讲堂”等以提高校长理论修养为目的的相关大型活动,由政府主导,媒体参与,每半月一次,对表现优秀的校长、书记进行宣传报道,让冷水滩的每一位校长、书记都成为懂教育明教育的大先生。学校间以片区为单元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每一周或半月举行一次,让我区学校教研教改氛围蔚然成风。二是理顺冷水滩区教育管理体制。建议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区级管理为主,高中和中职阶段学校以市级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区政协委员艾长 建议引入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助力我区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一是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审慎评估与招标。建议由区教育局牵头,联合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专项工作组,负责对国内成熟的AI教育产品进行调研、评估和招标。二是选择试点学校,开展公益合作。首批可在城区和乡镇各选取1-2所不同层次的中小学作为试点,确保样本的多样性。三是明确应用场景,聚焦核心功能。在课后服务与家庭作业、课堂辅助教学、 专注力与习惯培养等方面辅导学生学习。四是加强师资培训与保障。五是建立评估与监督机制。
区政协委员邓有亮 建议:一是率先出台人口增长激励措施。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试点出台相关政策。二是打造河西文化高地。开发区政府对面楼栋,打造为河西文化高地。建议通过租金减免的优惠吸引冷水滩图书馆在此设立分馆,各类文艺科技培训机构集中办学,解决河东河西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三是发展大永州旅游产业。以我区为中心,精心设计打造辐射南北县区的经典旅游线路,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四是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建议区林业局牵头筛选一至三个中药材作为我区扶持发展的主要产业(铁皮石斛等药材,菌类产业),同时引进深加工企业。五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重点发展桑蚕、红薯、西红柿、冬瓜、茄子、辣椒、螺蛳、甲鱼、黄牛等特色农业产业。
区政协委员蒋佩蓉、邹俊忠 加强人性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幸福度和竞争力。建议:一是调整停车收费标准,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提升出行体验。二是处罚人性化,车辆没有停在划线停车位内的,只要摆放整齐,不影响交通出行,不按相关条文进行贴单罚款;临时来永的外来车辆在不违法、没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情况下,对其轻微过错教育为主,不予处罚,让他们来永州没有太大负担,愿意在我区停留消费。
区政协委员何磊 建议将湘江西路向南延升至零陵区,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力,扩展商旅功能,打造黄金经济带,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南北均衡发展。
区政协委员邓建军 冷水滩区作为永州市中心城区,建议抢抓机遇,出台扶持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和举措。一是规划低空产业园区,提供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政策,吸引无人机研发、通航运营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二是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直升机、无人机起降点建设力度,重点布局景区、园区等关键区域。三是引入先进空管技术,搭建低空空域管理平台,提升空域利用率与飞行安全性。
区政协委员翟梦婕 建议发挥网络人士在开展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一村一品一主播”行动。一是深入挖掘资源和人才。通过精准挖掘各乡镇(街道)特色农产品资源、传统手工艺品等,加大资源对接和人才培育,促进农产品供销合作,建立长效助农机制。二是培训一批乡村网络主播。协调部门支持,发挥网络社会组织、网络名人等方面的主体作用,通过网络名人带动、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网络直播基地孵化等方式,培养一批熟悉农业生产、了解本土文化、掌握直播技能的乡村网络主播。三是策划节庆营销活动。因地制宜、因品施策,结合时令节日,策划组织产地直播节、产品推介会等特色活动,为乡村特色产品代言,激活消费需求。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推广乡村特色农业、文旅产品,为我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区政协委员陆文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核心支撑。建议从五个方面发力,为冷水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构建制度支撑。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立法风险评估机制,确保立法科学民主。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活力。针对本地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组建专项法律服务团队,提供从制度供给到纠纷调处的全链条法律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行政处罚“三书同达”制度,建立“处罚+指导+帮扶”的涉企执法服务机制。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建设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三是创新基层治理,夯实社会基础。推动有法律专长的政协委员下沉基层,开展微协商、微监督。重视诉前调解工作,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四是聚焦民生服务,增强民生福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五是加强组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区政协委员周芬 建议打造公益免费“自习室”让城市更有温度和活力。在中心城区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品质学习自修空间,不仅能切实解决青年、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丰富城市文化场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整体形象。一是创新公共服务,打造吸引力自习室。对中心城区现有图书馆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让图书馆成为年轻人假期自习的首选地;在社区、村打造“家门口的自习室”,开展常态化自习室服务;提升公共资源利用率,开放相关场所。二是拓展商业区域文化功能,增设公益自习空间。在中邦、万达、步步高、愿景等核心商业区,规划设立专门的公益自习场所,能为青年、学生提供就近学习的便利,同时为商业区注入文化气息;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放内部空间。三是推动院校资源开放共享,释放存量潜力。让院校的优质学习资源服务更多学生。四是搭建智慧预约平台,提升服务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让青年、学生能更高效地找到合适的学习场所。
区政协委员刘丹丹 支持花桥街镇深度融城的建议:一是筑牢安全基石。强化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守护好城区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提升S236道路交通安全与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二是明确“融城”路径。明确“城市后勤基地+生态休闲花园”的双定位,支持花桥街建设成为中心城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康养休闲备选地。三是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做强“土特产”文章,品牌化推广“花桥辣椒”、“花桥猪血丸子”、“花桥橙子糖”等地理标志产品,支持建设预制菜加工园区;激发“农业+文旅”融合活力,释放“乡村消费”潜力。四是培育本土乡村振兴人才。五是提升花桥街的功能品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繁荣乡村文化,增强城乡文化认同。
一审:周丹华
二审:王 鹏
三审:吕绍华
编辑:唐之雅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