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市政协委员王飞佗:甘做乡村教育摆渡人

  日前,永州好人榜评选揭开帷幕,祁阳市政协委员、观音滩镇凤凰完小教师王飞佗,成为敬业奉献类好人。

  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乡村教育的守护者

  凤凰完小是一所偏远农村小学,学校9名教师,56名学生,距离城镇远,交通不便。王飞佗自1998年以来便在这所学校教书,2003年全县人事改革,王飞佗担任学校校长。2005年,学校教师少,王飞佗勇挑重担,除了担任校长、兼任教导主任、还担任班主任,并包班教学,一直到2014年,他一人身兼数职,每周要上30多节课,从来没有一句抱怨,没有喊过苦,叫过累。自2006年以来,王飞佗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

  为了教学,王飞佗将家搬到了学校。妻子王腊月为了支持丈夫工作,2003年自愿调入凤凰完小任教,至今22个年头。2006年,王飞佗母亲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生活自理困难,为了不耽误学校工作,又方便照顾年迈体弱的母亲,王飞佗只好把母亲也接来了学校同住。全家人一直住在学校,这一住就是19年。

  他扎根乡村教育20余载,坚守初心,勇担责任,将自己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三尺讲台,默默守护着农村这群求知若渴的孩子。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乡村教育的引路人

  乡村学校没有好的教学条件、离县城远,让很多年轻老师来到凤凰完小后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过渡。而王飞佗不仅把凤凰完小视为自己的家,而且在努力把这个家建设好,成为乡村教育的引路人。

  在王飞佗的校长任职生涯中,凤凰完小的校舍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砖瓦房以及上百年历史的老祠堂厢房,修建为一栋两层四间教室的现代教学楼。操场从黄土草坪,一到下雨,校内全是泥巴和水坑,实现了硬化。食堂从破烂的瓦房里搬迁进一栋四层的食宿综合楼,住校教师也有了独立的宿舍。

  办学条件的改善,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师有了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加安心了。

  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乡村教育的耕耘者

  我将无我,不负师生。这是王飞佗成为校长后的座右铭。2006年12月5日,王飞佗正上数学课,快下课时,他的右腹开始剧烈疼痛,疼痛使他满头大汗,面色苍白,送去医院检查,是肾结石,医生说如不动手术,右肾将因积水而坏死。王飞佗拉着医生的手说:“临近期末,我的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如动手术起码要住院一个月左右,老师们教学任务都很繁重,没人代课,学生怎么办,我不能丢下学生不管,孩子们的学习耽搁不得。”于是,他忍着剧痛,请求医生给他注射镇痛剂,再打了点滴。当天下午,他在医院开了一大包中草药,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学校继续上课,一直坚持带病上课到期末。他说:“这个学校是我一手建立起来的,有感情了,舍不得离开,等暑假有空了我再去复查。”

  20多年来,王飞佗不忘初心,怀着满腔热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守乡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领导及同事的赞扬。他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先进个人”,县“最可爱乡村教师”,县“扶贫先进个人”,祁阳市“师德师风模范教师”。

  寒来暑往,一批又一批孩子从这里毕业,但王飞佗始终坚守在凤凰完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用青春与汗水滋润着乡村教育这片热土,续写着乡村教育的壮丽诗篇。(张灿)

作者:张灿    编辑:张灿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