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遗迹“活”起来 政协委员为文物保护与利用建言献策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何推进新时代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活化利用与创新发展,政协十届次会议期间,多名政协委员就此提出了意见建议。

    县政协委员、永州市委党校道县分校邓宏华副校长多次参与历史文化遗保护的调研考察,目前就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潇贺古道道县段的保护利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潇贺古道又称湘桂古道,从道州经江华入广西富川到贺州,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图证实古道在汉代确实存在,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一条沟通岭南岭北的交通要道,也是一条促进大陆与沿海经济贸易往来的大通道。潇贺古道道县段被广西学者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铁路、公路的兴建,古道的通行功能消失,沿途的古迹长期无人管理维护,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此,邓宏华委员建议:一是借鉴外省的成功做法对潇贺古道道县段进行保护利用。如:云南的茶马古道、四川的剑门蜀道、陕西的秦直道等;二是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对道县境内的双屋亭、洪江桥、海龙庙、华岩摩崖石刻、午田风雨桥古迹加以保护修缮,打造出集红色文化研学、亲子旅游、休闲打卡的多元旅游线路;三是挖掘历史资料,讲好古道故事,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向外宣传推介,走出一条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路。

作者:罗斌 廖均海    编辑:何盘博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