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笔生态 画卷多美——蓝山县政协赴江西省开展“有效落实常态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千年鸟道’生态品牌”专题考察调研

    2024年,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有效落实常态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千年鸟道’生态品牌”列为2024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把爱鸟护鸟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坚决扛起保护“千年鸟道”的政治责任,严格制定了工作方案,组建课题调研组。为学习和借鉴外地保护迁徙候鸟、发展观鸟经济的先进经验,819日至22日,蓝山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蒋勇贤率调研组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九江市永修县、上饶市余干县等候鸟迁徙沿途地区考察调研候鸟保护和发展观鸟经济等相关工作,县政协农资环委、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联等单位负责人参加考察调研。江西省遂川县政协副主席彭四香、永修县政协副主席张百玲、余干县政协副主席徐丽华等领导热情接待了考察组一行,详细介绍了当地保护“千年鸟道”、打造观鸟经济生态品牌的经验和做法,交流了政协工作相关情况。

 

遂川县:贯通湘赣两省的“千年鸟道” 组建“两省三县”红色护鸟联盟

    遂川“千年鸟道”是迁徙候鸟途经我国华中地区的必经“隘口”,作为全国第二大候鸟迁徙通道,同时也是候鸟往返俄罗斯、中国北方地区与东南亚乃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迁飞路线上的关键点之一,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调研组一行走进遂川县营盘圩乡,对位于江西省南风面国家级保护区营盘圩保护管理站的万鸟岭科研网场、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营盘圩环志站、“千年鸟道”巡回审判点、候鸟科普宣教馆等现场点进行了深入调研考察,拜访参观了湘赣两省“千年鸟道”红色护鸟联盟另外两位“成员”——湖南省桂东县南风坳护鸟站和炎陵县牛头坳护鸟站,从管理制度、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场馆建设、联动执法等各方面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守护“千年鸟道”上采取的先进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果。

    南风面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初为县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设立江西省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在保护好、调查好、规划好、宣传好保护区上下功夫,采取“着眼长远加快筹建进程、优化布局提速基础建设、科研监测夯实兴区立局之本”的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看变化,三年见成效”的既定目标,在确保候鸟迁飞中不被伤害的基础上,做到认真严谨完成好鸟类环志,为“千年鸟道”保护和候鸟迁徙研究提供第一手数据,成功实现让绿色底色更浓郁浓厚,让人鸟平安和谐共生。

    自2015年开始,湖南省桂东县、炎陵县和江西省遂川县共同建立了跨省合作联动机制,组织公安、司法、林业等部门联合护鸟队员、志愿者一起组建了湘赣两省“千年鸟道”红色护鸟联盟,签订了护鸟公约,共建联防护鸟队站,定期联合开展候鸟保护科普和法治教育,组织志愿者开展爱鸟护鸟、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营盘圩乡的生态保护工作荣获吉安市人民政府奖励集体三等奖,湘赣两省千年鸟道“护鸟联盟”项目分别入选全国和江西省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永修县:中国第一座“候鸟小镇” 永不落幕的国际观鸟胜地

    永修县地处江西北部、鄱阳湖西岸。位于永修县东北部的吴城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中国千年古镇,地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腹地,系“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有着“世界休闲湖泊”、“中国最美湿地”之称号,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只候鸟来此觅食越冬,是世界A类候鸟保护区。该镇于2019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候鸟小镇”称号,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由国有独资公司——吴城候鸟小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实行“投、融、建、管”一体化运作,高标准建设鄱阳湖生态文明会展中心、最美水上公路等一批地标性景点,吸引社会资本成功入驻,打造了集生态保护、科普研学、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创建国家级4A景区,先后获评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秉承“不破坏一寸湿地,不毁坏一片林地”原则下,将候鸟小镇生态保护区全部划入禁建区,全面禁止一切影响候鸟栖息的开发建设活动,最大程度减少对候鸟的干扰。积极探索候鸟经济多业态实现路径,按照“国际化、生态化、品牌化、大众化”原则,连续承办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季)主会场活动,得到联合国环境署、国际鹤类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肯定,唱响“永修观鸟”生态旅游国际品牌,持续提升永修观鸟美誉度和知名度。


    在永修县,调研组先后对吴城跨湖水上公路、鄱阳湖国际湿地候鸟馆、大湖池观鸟点、鄱阳湖候鸟保护站、望湖亭、吴城排工巷、吴城记忆馆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从“建立全覆盖生态修复机制、建立全天候巡护救护机制、建立全流程司法保障机制、建立对外交流与合作保护机制”的“四大机制”深刻了解了永修县构建候鸟资源多方位保护体系的先进思想、工作经验,在浏览考察“候鸟小镇”、望湖亭、吴城记忆馆等景点的过程中对候鸟带来的市场价值、生态价值、品牌价值的多元化发展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借鉴参考永修县大力发展“观鸟经济”的成功案例积极探索属于蓝山县的候鸟经济多业态实现路径。


余干县:“田园鹤谷”自然和谐 “渔鸟共护”合纵连横

余干县拥有鄱阳湖水面的五分之一,水域面积640平方公里,是环鄱阳湖地区水域面积最大的县份。2022年鄱阳湖极度干旱,这里成了越冬候鸟的除鄱阳湖外的另一家园,上万只鹤鸟在此觅食栖息。为保护好候鸟栖息环境,确保白鹤等珍稀鸟类有足够的越冬食物,有关乡镇场与当地种植户协商,购置1000亩稻田留作候鸟的食物来源地,这个创新举措意外取得了显著成效,来年停留在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的候鸟数量明显增加。余干县深受启发,精心打造千亩候鸟食堂,留下田里的部分稻谷,吸引大批天鹅、大雁、白鹤等候鸟在此栖息取食,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观鸟,康山湖区候鸟自然保护区也被称为“田园鹤谷”,每年冬天在此越冬的候鸟数量约在8万至12万只,见证人与自然共和谐的温暖画面。

    调研组一行在余干县先后实地考察了白鹤洲候鸟食堂、江豚湾、鄱阳湖区联谊联防执法点、鄱阳湖渔鸟生态保护派出所,与康山垦殖场相关负责人展开座谈,深入了解余干县近年来打造候鸟食堂,缓解群众和候鸟的生存矛盾,从而保护迁徙候鸟的先进思想和创新举措。现场观摩渔鸟生态保护派出所使用无人机操作平台开展日常巡防工作的实况,就鄱阳湖渔鸟生态保护执法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维护好鄱阳湖余干境内640余平方公里水域及周边候鸟栖息地的治安环境,江西省余干县公安局将派出所搬上了圩堤,202011月成立江西省首个鄱阳湖渔鸟生态保护派出所,并由公安机关牵头农业农村、水利、市场监管、地方海事处、林业、生态环境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余干县鄱阳湖重点水域打击非法捕捞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办公室,联合乡镇、村、志愿者团体创建余干县鄱阳湖区联合巡逻执法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联防工作,由沿途重点水域各级涉水行政执法部门、乡镇场政府、派出所、村()委会承担联防联控具体工作。通过交叉执法,日常对鄱阳湖主要进出口的来往人员、车辆进行盘查,发现有携带禁用网具、渔具,会立即依法调查,依规劝离,多次次侦办涉渔、涉鸟刑事案件。同时结合“三排查、四研判”技战法,建立重点水域矛盾纠纷隐患排、调处和重大突发性案事件处置等相关工作台帐,督促联防联控各项措施落实,协调处理边界矛盾苗头和治安隐患,协调、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联合巡逻执法等联防联控工作,收集湖区水上治安情报信息,研究湖区水上治安形势,提出相应对策,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2021年,渔鸟生态保护所被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单位”荣誉。

    通过现场参观和互动交流,蓝山政协调研组充分感受了江西省整合资源聚力打造“江西绿色生态”统一品牌的先进理念,认真学习了各地创新推出、各具特色保护“千年鸟道”、保护候鸟、大力发展观鸟经济的经验做法,实地了解了各地在打造“候鸟生态经济”名片的明显成效,可谓感触多多、收获满满、信心倍增。蓝山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蒋勇贤指出,调研组要认真学习好、消化好、借鉴好此次调研各地保护“千年鸟道”、保护候鸟、大力发展观鸟经济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深入查找蓝山在保护“千年鸟道”工作上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做好对未来发展蓝山“候鸟生态经济”的建议规划,尽快起草好调研报告,组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会议,争取形成高质量的建议案,向县委、县政府积极建言献策,为蓝山进一步有效落实常态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千年鸟道”生态品牌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切实把蓝山县的“绿色颜值”转变成“金色价值”,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廖锦兰 欧阳江东    编辑:欧阳江东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