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政协:汇聚民声民智助推龙舟文化产业

  “我们要接住端午节道州龙船赛的‘泼天流量’,把‘道州龙船’习俗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把‘人气’转化为‘财气’,使其成为助力道县经济发展的‘泼天富贵’。”8月16日,在道县政协组织召开的《道县龙船赛文化产业三年发展规划》界别协商会上,道县政协委员、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祖淼建议。

  龙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县作为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千年龙舟文化历史,被誉为“中国龙舟之乡”。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21年,“端午节(道州龙船习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道县挑战“参赛数量最多的龙舟赛(团队)”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道县龙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关注。

  为传承中华龙舟传统文化,塑造县域文化核心IP,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育经济新增长点,8月16日,道县政协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县文旅广体局、县旅发中心等20个县直单位主要领导,12个龙船乡镇(街道)的宣统委员,县龙船协会代表等80余人,集中协商座谈,广泛征求意见,汇聚民声民智,助力道县龙舟文化产业发展。

  道县政协主席刘忠华主持协商会,县文旅广体局和县旅发中心分别就道县龙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重点任务等作了详细说明。与会委员和界别群众纷纷献计献策,提出发展建议。

  道县岑江渡中学教师周诗盛就如何在校园传播传统道州龙船习俗,建言进一步推动道州龙船习俗进校园,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州龙船赛竞技体育意识。同时,与高校合作,挖掘道州龙船文化价值,守正创新,留住道州龙船的根与魂。

  “要以道州龙船赛为支点,联动道县‘七大文化’,利用道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撬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永州市政协委员何林芝建议。

  “道州龙船特色鲜明,船头有龙头、虎头、凤头、麒麟头4种13大类。”道县政协委员、道县非遗龙船制作传承人刘杰提出,要充分挖掘道州龙船民俗龙头形象和传统鼓手、锣手、旌旗等传统个性文化元素,展示道州龙船独特魅力。

  协商会上,道县政协主席刘忠华指出,道县发展龙舟文化产业已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乘势而上 。“天时”即:“道州龙船”文化底蕴深厚,应顺势而为。道县人对龙船的情感和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道州龙船赛关系到村落和族群的“集体荣誉”,群众参与程度之高为世界之最。具有“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道县”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地利”即:道县文旅资源优势禀赋,应因势利导。道县文生农旅资源丰富,境内景点众多,基础设施完善,具备“龙舟+文化+生态+农业”全域旅游基础。“人和”即:“道州龙船”人气流量爆棚,应乘势而上。道县龙船赛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和观看者。2024年成功挑战“参赛数量最多的龙舟赛(团队)”吉尼斯世界纪录后,更是火爆出圈。道县要乘势而上,做强、做长、做大龙舟文化产业,助力道县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何跃先    编辑:王妙婷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