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市政协:把脉问诊大江灌区“沉疴痼疾”

    6月14日,祁阳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振文率市政协调研组,就该市大江灌区灌溉能力现状开展实地考察调研,采取看现场、听汇报、询实情、查成因、提建议等方式,详细真实了解大江灌区灌溉能力实际情况,为大江灌区把脉问诊,开出“处方”。

    大江灌区的灌溉系统包括大江水库和灌溉渠系,始建于1965年,1972年建成投用。其拥有水库1座,干渠4条,支渠13条及各种大小附建1375处,干支渠道总长234.89公里,灌溉祁阳、金洞、常宁3市(区)9个镇(乡),217个行政村,设计灌溉面积16.84万亩。经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因多种原因,其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渠道裂、断、堵、垮等现象比较普遍,灌溉能力大大降低,渠系下游灌区常态无水解渴、常年望“水”兴叹的局面,一直未能得以根本扭转,几乎成为“沉疴痼疾”。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大江灌区内的进宝塘镇荷叶村察看了田间缺水及禾苗长势状况、大江水库大坝及库容存水量情况和右干渠朝阳房段渠道;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大江水库管理所对灌区的基本情况和大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征求咨询进宝塘镇及有关村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种粮户代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用水实际问题和困难,并征求意见。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大江水库管理所的工作努力及其成效和大江灌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要求借助大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难逢契机,扎实、有序、有效、高质量实施好项目,彻底扭转局面。本次调研,现场察看发现问题3个,咨询存在困难6个,帮助分析出原因7种,及时解凝11个次,提供现场解决问题的办法4个,提出建设性建议9条,为大江灌区把出了“弱脉”,查出了“病因”,更为其“袪病健体”、强基复元出具可参考、有价值的“通灌方”。

作者:赵安原 何志宇    编辑:王妙婷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