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

省政协资料 02-05 1

关键词:

社情民意分类:

第一反映人:

联名反映人:

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联系人传真:

是否全国政协采编:

发布地区:

据常宁市政协委员陈燕反映: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之前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和要求,需要推动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更需要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基层民警队伍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直面百姓,承担着具体的服务民生和震慑违法活动的任务。但是长期以来,各地均面临着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影响规范化执法工作。

一、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违法案件也处于高发期,加上现在人员流动量大,新型案件、跨区域案件不断出现,民警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警力总数不足,特别是基层一线警力不足,已成为困扰各地公安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尤其在我国贫困地区,警力紧缺已成为制约公安机关发挥职责作用的重要障碍。以常宁市公安局为例,截止2014,该市总人口近100万,只有警察467人,不到万分之五的比例。即使按照公安部规定县(市)按总人口万分之八的比例配备警力,该市也存在警力缺口333人。而且现有警力人员老化,该市交警队民警平均年龄已达43岁,55岁以上的就有8人。由于警力不足,许多农村派出所只能在夜间的同一时间接处一个警,如果在同一时间内再有第二个警情发生,值班警力难以分身,只能推迟出警时间,既不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也可能导致群众投诉影响警民团结。

二、基层民警任务繁重不堪重负

基层民警既要维护日常治安工作,又要破案追逃、值班值宿、出警备勤,政府部门还要经常调用警力去维护各种政府公务活动及一些社会活动的现场秩序。工作如此繁重,大部分基层一线派出所的警员几乎天天吃住在派出所,有时候忙的时候,民警吃饭都抽不出时间。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一线民警基本上每天工作1115小时,每年一个民警工作量超过3016小时,平均每三周才能休息一天,一个民警的一年的工作量是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工作过度超负荷。据统计,我国警察平均每年因公死亡达500人以上,而因积劳成疾死亡的占总数的43.4%中国警察殉职人数可能全世界最高。

三、警力不足导致辅警、协警等“临时工”大量出现

由于日常工作面临的压力较大,许多地区不得不想方设法增配辅警、协警,以解警力不足的燃眉之急。但这部分人没有执法资格,导致公安执法不规范。大多综合素质也较弱,有些不但不能处理好问题,反而还会激化矛盾,破坏警方形象。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要增加基层警察编制。要按照公安部规定,确保各县(市)按总人口万分之八的比例足额安排编制,通过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途径补充警力。

二是要推动机构改革。要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从科学用警的角度出发,通过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的方式,形成精干高效的小机关、大基层的正金字塔型的机构,使一线的警力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强化基层民警的激励机制。要想方设法在待遇和职级上对基层民警予以适当倾斜,有效地激发基层部门和民警的战斗力和积极性,以满足当前整治各类违法活动和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