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关键词:“壮大南县小龙虾苗种产业” |
主题分类:经济管理 |
发布单位: |
发布地区:湖南省省本级 |
关于“壮大南县小龙虾苗种产业”的调研报告
南县政协
为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南县稻虾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南县政协瞄准“养好虾早虾大虾——首先要解决好种苗”这个关键,着力创建全国最大苗种繁育基地和交易市场,将“壮大南县小龙虾苗种产业”确定为2024年度议政性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今年4月至7月,县政协农业农村和人资环委牵头,组织相关县直部门、乡镇、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等单位骨干人员成立调研专班,通过基层调研、外出考察、交流座谈等形式,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县小龙虾苗种产业现状
目前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62万亩,年综合产值160亿元以上,带动从业人员13.5万人,逐步打造了一条完整的稻虾全产业链。小龙虾苗种产业作为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2024年南县小龙虾自繁自育面积近50万亩,虾苗年总产达5000万斤,南县早苗畅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小龙虾养殖主产区,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一)有优越的资源禀赋。一是水土条件好。南县是典型的河湖冲积平原,地质状态随洞庭湖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土壤为紫潮土,呈弱碱性,土质疏松,保水性强,不易垮塌。境内有藕池河东、中、西支及三仙湖水库、南茅运河等完整水系,光复湖、调蓄湖、菱角湖等60多个湖泊镶嵌其境,全年雨量充沛,水源充足。优越的水土资源为小龙虾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打洞、发育、孵化环境。二是气候条件好。南县地处北纬29度,是典型的亚热带过渡到季风湿润气候,属地温恒温带,早春气温、水温、地温均回暖较快,有效地温积温达2800度左右,有利于繁育早苗,南县虾苗上市较湖北主产区早20天左右。
(二)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一是起步早,意识强。以南县三仙湖镇咸嘉垸村黄军武为代表养殖户在2007年发现了小龙虾苗种供应商机,通过繁育、贩运虾苗实现了发家致富。随后,青树嘴、中鱼口、茅草街等乡镇种养户都自发加入到虾苗繁育产业队伍中来,小龙虾苗种产业随之壮大。2019年,助农农业与湖北省水科所舒新亚教授合作,开始了室内工厂化诱导繁育技术攻关,2023年在麻河口镇东胜村建成水花苗繁育基地近200亩。二是规模大,效益高。目前。南县小龙虾育苗面积(以自繁自育为主)占稻虾面积80%左右,平均亩产虾苗100斤,最高亩产500斤,年总产达5000万斤,约50亿尾,可满足80-100万亩虾苗需求。虾苗价格历史最高达45元/斤(2023年早苗),均价10元左右。三仙湖镇咸嘉垸村养殖户因出苗早,产量高,虾苗亩平收益达2000元以上,最高产值达7000元/亩。三是模式优,前景好。县内苗种繁育模式主要有自繁自育和水花苗专业繁殖等模式。通过自繁自育,既可减少投入,又可增加800-1000元左右每亩的苗种收入。而水花苗每亩培育亲本虾繁殖能力达50万尾以上,这为南县小龙虾苗种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有深厚的市场积淀。一是市场认可度高。南县虾苗因出苗早、质量好逐步被行业认可,畅销全国小龙虾养殖主产区。对比其他主产区,湖北等地虽有同等水土条件,但因气候原因,上市比南县迟20天左右;广西等地虽能出早苗,但因土质气候等问题,出苗后幼苗迅速红壳,虾苗质量差,不适合用作苗种;四川等地能出高质量早苗,但因交通不便、面积不大等原因,难形成产业规模。二是拥有市场话语权。南县虾苗上市早,交易量大,销售范围广,各地在小龙虾苗种销售价格、规格等方面自发形成了以南县为参考的意识,拥有较强的市场定价话语权。如2024年湖北虾苗上市后,南县的市场行情就是其虾苗销售定价的主要参考数据。三是营销体系较健全。目前全县各乡镇均建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小龙虾交易场所,初步形成了小龙虾交易网络体系(小龙虾交易场所前期都是从事虾苗销售)。影响力较大的交易场所有20多家,经纪人近400人,青树嘴顺强农业、三仙湖德星湖专业合作社等交易场所虾苗年销售量均超15万斤。四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4)》统计,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950万亩,每年种苗需求量达147500万斤(按每亩50斤标准),虽然各地也能自行繁殖虾苗,但由于早苗产量少,供不应求,仍有巨大市场空间。另外东北、新疆等地近年也在积极探索发展小龙虾养殖,特殊地域虾苗需求量大,特别是耐长途运输的水花苗。
(四)有较强的科技支撑。一是民间能人多。本世纪初,三仙湖等乡镇养殖户就结合生产实际,探索积累了窄沟浅水、早水早苗、水位刺激等丰富、实用的小龙虾繁育技术。咸嘉垸村黄军武、陈利慧等都是远近闻名的育苗土专家。二是部门力量强。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牵头,组织农业农村、稻虾等部门专家骨干23人,组成专家服务团队,研究攻关小龙虾繁育技术,科学指导稻虾生产。目前,全县推广小龙虾“无沟无垄无凼”繁养模式5万多亩,攻克了小龙虾无沟繁殖技术。南县先后获批2家省级(顺祥、助农)、1家市级小龙虾良种繁育场(泽水居)。三是校地合作深。顺祥水产长期与省水科所合作,苗种繁育技术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助农农业与湖北省水科所舒新亚教授合作,积极跟踪小龙虾专业化苗种繁育的前沿科研,将南县小龙虾专业苗种繁育项目导入规范化的科研之路。2023年助农农业与湖南省水科所、江苏省水科所、海南水科所、中科院水生所等技术团队合作,确立了“外塘培育亲本→刺激雌雄交配→催熟受精卵发育→室内车间强化培育→外塘双层网箱离体孵化→外塘初期标粗至尾翼成型→水花苗的规格分选与收集→水花苗充氧运输→客户基地外塘适应性驯化”的全技术体系,成功攻克小龙虾水花苗繁育技术,破解了四季供苗、长途运输、虾苗成活率不高等瓶颈难题。2024年可市场化供苗1亿尾,服务面积1万亩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选育意识还不强。普遍认为小龙虾近亲繁殖,短期内不存在物种退化,未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新品种选育,品种名称以南县虾苗泛称为主,无南县自主品种。
(二)基地建设投入还不足。县内虽建有2个省级、1个市级小龙虾良种繁育场,但技术队伍不强、功能不全,市场化程度不高;东胜水花苗育苗基地、三仙湖咸嘉垸育苗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影响力不够,示范带动性不强。
(三)生产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专业化苗种繁育和品种培育的研究队伍单薄,未形成科研合力;基础研究不够,未发布苗种繁育方面的标准化技术规程。虾苗起捕、运输等配套技术也还有待进一步攻关。
(四)疫病防控体系还不健全。近年来,因高密度养殖和抗药性增强,小龙虾白斑病、黑鳃病、甲壳溃烂病、纤毛虫病等病虫害和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等疫病的发生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小龙虾产量和产品品质。小龙虾苗种选育疫性控制,苗种进出防疫检测等工作均处于初始探索阶段。
(五)品牌创建力度还不大。在全产业链品牌建设中,虾苗品牌创建意识还较淡薄,含金量高的荣誉、品牌不多,南县虾苗品牌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外出考察学习的先进经验
(一)持之以恒抓品种选育,科技成果显著。盱眙县成功选育小龙虾新品种“盱眙红1号”。2012-2015年,该县以“群组+群体”为单元的选育方式,从长江、固城湖、微山湖、洪泽湖、鄱阳湖20万组小龙虾野生亲本中,选育出生长速度快、养成规格大作为目标性状的亲本1400组。2019年5月,历经6代选育,正式形成“盱眙红1号”新品系。2020-2022年,“盱眙红1号”选育种已完成小试/中试两代对比试验养殖,“盱眙红1号”收获体重提高18.62%,亩产提升18.8%,规格整齐,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符合新品种测产目标,选育性状已达到全国水产原良种申报审定要求。2023-2024年,“盱眙红1号”新品种申报审定。盱眙县将以“盱眙红1号”良种为基础,建立国内领先的小龙虾新品种扩繁供应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盱眙龙虾“二次创业”。
(二)强强联手抓队伍建设,科研实力强大。盱眙县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永旭、吴旭干,省淡水所研究员唐建清等21名中高级工程师及实验室团队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推进小龙虾苗种产业发展。为提升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2013-2019年,该科研团队先后运用“群体+家系”“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关键基因调控机制”等前沿选育技术,为成功选育“盱眙红1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高屋建瓴抓顶层设计,政策支持给力。盱眙县委县政府将小龙虾苗种繁育作为推进盱眙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工程,作为江苏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成立了盱眙龙虾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连续11年,在农业农村部小龙虾行业专项、国家虾蟹体系小龙虾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省农业农村厅重大新品种创制等一系列科技项目方面对小龙虾苗种繁育给予重点倾斜。
四、工作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
1.争取成为省市重点扶持产业。积极争取省、市进一步重视支持,将稻虾产业纳入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发展产业和现代农业优势产业,规划建设环洞庭湖稻虾种养优势区,创建长江流域小龙虾苗种繁育中心,安排专项资金,出台奖补政策,为南县稻虾产业特别是苗种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2.强化种业“芯片”意识。要把小龙虾苗种繁育与稻虾米专用品种培育放在同一高度,同等重视,同步发展。将小龙虾苗种繁育作为延链补链的重要举措,纳入《“十五五”稻虾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3.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将小龙虾苗种产业发展纳入链长制工作体系重要内容,加大指挥调度力度。建立常态化议事机制,由县畜水中心牵头,组织稻虾全产业链协会、苗种繁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有关单位和大户定期召开会议,会商苗种繁育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工作,协调解决苗种产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支持企业提升生产经营能力。
(二)强化基地建设
1.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进一步整合资源,高标准推进三仙湖镇咸嘉垸万亩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和麻河口镇东胜小龙虾水花苗繁育基地建设。三仙湖镇咸嘉垸村应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交通、水利、文化、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着重打造集苗种繁育、科研示范、农文旅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麻河口镇东胜小龙虾水花苗繁育基地尚处在起步阶段,应进一步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做好功能分区,提升产出效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2.推进苗种繁育场提质升级。目前,3个省市级小龙虾良种场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要以品种选育、技术攻关等职能为主,完善小龙虾良种场功能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学习江苏盱眙、湖北潜江等地先进经验,依托现有3家省市级小龙虾良种场及水花苗科研成果,加大国家级小龙虾良种场创建力度,争取部、省项目支持。
3.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南县虽水源总量充沛,但冬春枯水季节水源紧张,加之部分区域水利设施老化,排灌不便,导致许多地区无法满足小龙虾育苗早进水、早繁殖的生产需求。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三)培育新质生产力
1.建立高标准科研试验室。由县畜水中心牵头,以企业为主体,依托苗种繁育基地,深化与湖南农大、省水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专业团队,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立高标准科研试验室,攻克种苗选育、苗种繁育、疫病防控等技术瓶颈。
2.选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苗种繁育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捕捞许可,从不同地域、不同水系,捕捞收集小龙虾亲本资源,在试验基地建立优质种质资源库。充分利用优质亲本,通过远缘杂交、提纯复壮、多轮筛选等措施,培育头小尾大、肉质饱满,生长速度快、抗逆性较强的南县自主品种。
3.探索建立疫病检验检疫体系。小龙虾疫病检验检疫在全国还是探索起步阶段,南县作为全国小龙虾养殖主产区之一,要在苗种繁育版块实现突破,应该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打造亮点。立足科研试验基地,以小龙虾白斑综合症(五月瘟)为主要目标,攻关小龙虾疫病防控、引种检疫等课题,探索建立小龙虾疫病检验检疫体系。
4.积极推进技术标准化。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强化相关标准的制定,努力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认同。一是创新自繁自育模式育繁推技术,制定发布易操作、可复制的技术标准,树立行业标杆;二是大力支持助农农业小龙虾水花苗繁育与养殖技术研发,并形成标准化技术规程,助力企业水花苗繁育生产能力提升,推动南县小龙虾苗种繁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在疫病防控和检疫的基础上,提升苗种健康指数,发布检疫标准。
5.攻关配套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为导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小龙虾繁育企业、苗种经纪人、冷链物流等市场主体,学习湖北潜江等地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攻关早苗早虾、四季供苗、冷链运输等苗种产业配套技术与东北、新疆地区水花苗养殖衔接技术。
(四)强化市场开拓
1.培育龙头企业。以麻河口水花苗繁育基地和咸嘉垸万亩小龙虾繁育基地为重点,培育助农农业、德星湖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发挥市场开拓主体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政府引导、龙头引领、大户协同的发展格局,推动南县小龙虾苗种繁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协同化发展。
2.拓展销售渠道。持续推进县乡村小龙虾交易体系建设,依托小龙虾交易体系同步拓展虾苗销售渠道,培育虾苗收购经纪人;探索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以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广西、安徽等小龙虾主产区为重点市场,不断拓展东北三省、新疆、海南等小龙虾新发展区域;学习湖北潜江虾谷商品小龙虾价格体系,探索、制定南县虾苗价格体系,抢占虾苗市场话语权。
3.注重品牌宣推。积极打造、宣传南县是“全国最大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小龙虾苗种交易市场”;争创各类国家级高含金量的荣誉、称号;包装、宣传南县小龙虾自主选育品种品牌,不断提高南县小龙虾苗种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