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湘药妙方”擦亮“中华瑰宝”——湖南省政协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01-16 1

摘要:

关键词:

“湘药妙方”,“中华瑰宝”,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主题分类:

文化、卫生、体育

发布单位:

发布地区:

湖南省省本级

做优“湘药妙方”擦亮“中华瑰宝”——湖南省政协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湖南中医药历史文化悠久、资源基础深厚、市场前景广阔,更应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这一“中华瑰宝”。10月-12月,省政协成立助推“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专题调研组,毛万春主席、肖百灵副主席带队,先后赴部分市县、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医院、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调研,并赴湖北、安徽对比调研。省政协党组成员和主席会议成员分赴各市州开展调研。经过多方协商、反复研讨,调研组一致认为,中医药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发挥其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以“大文化”“大文旅”“大健康”的理念,提升湖湘中医药文化的引领力、影响力,全力推动湖南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一、办好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联席会议、联盟会议

    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会议,拟于2025年6月下旬在长沙召开,这是湖南中医药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好平台。按照“湖南主办、长沙承办、突出融合、市场运作”思路,以“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主题,召开联席、联盟年会,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湖南·长沙·廉桥·高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做好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和中非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的双会联动、双向巡展。通过“湖南搭台、各方唱戏”“市场搭台、企业唱戏”,在长沙铜官窑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医药博览会”,努力办出湖南特色、全国品牌、国际影响。具体说,就是突出三个特色。

    一是区域协同。持续发挥联席会议、联盟作用,整合湘赣粤港澳资源,共同打造“农、工、贸、科、医、食、文、旅、康”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出以“湘九味”“粤八味”“赣十味”为代表的“南药”品牌,壮大一批经营主体,引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拳头产品。积极推介“守创中药贸易平台”,借助港澳的检测检定、贸易服务、科创研发等优势,推动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中医药区域协作产业共促、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市场共通、品牌共建。

    二是市场运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联席会议和联盟的平台作用,广泛链接各方需求、资源和优势,在确保社会效益、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力求各方效益最大化。以市场化方式联合专业会展机构共同承办,邀请国内外中医药企业和协会组织、省内湘雅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医药高校和研究机构、高校中医药专业的师生参加。建设中国长沙·中医药谷(铜官窑),实现“开好一个会、办优一个展、做强一条链、带火一座城”。

    三是融合开放。联席会议、联盟会议与中非经贸博览会结合,举办中非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布设中非中医药合作展、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展。策划一批“中医药+文旅”“中医药+康养”项目,推介一批中医药康养体验基地和康养旅游精品线路,让中医药成为文化“新亮点”、旅游“新看点”、康养“新热点”。健全“5+N”协作机制,继续邀请云南、山东等13个“观察员”省份参会,扩大联席会议和联盟的影响力、带动力,把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区域协作成果、湖南中医药及其文化资源、中非中医药合作成果、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成果,以及“中医药+”的新业态新模式展示好、推介好、运用好。

    二、写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中医药篇”

    湖南应勇担使命、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把政策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合作优势、经济优势。

    (一)擦亮“中医药文化牌”。深入实施中医药“海外传播”行动,用现代科学的原理、通俗易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湖湘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和传播。发挥湖南广电、出版等优势,结合当地风俗、文化、习惯、喜好等,制作一批湖湘中医药纪录片和短视频等,借助TikTok、YouTube、Twitter等在非洲有影响的新媒体,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热点、爆款。支持“金芒果”在非洲扩大传播覆盖面,带头讲好湖湘中医药故事。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海外侨社团、中医药海外中心、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企业商协会等作用,开展“国家年”“湖湘中医药周”等活动,增进非洲民众对中医药的了解认同,使湖南中医药成为对非交往的一张文化名片。

    (二)用好“国家级双平台”。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落户湖南,为湖南带来了政策利好、合作先机。建议持续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中非中医药专题展。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进非洲”专场活动,支持我省中医药经营主体组展,参加在非举办的医药医械专业展。充分发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制度机制优势,加强对非的中医药企业政策扶持,完善药食同源产品通关便利化长效机制,扩大中医药进出口贸易。

    (三)打好“走出去组合拳”。推动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探索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鼓励和支持湖南企业设立医疗产品海外仓,建立中药材海外种植基地。借鉴亳州中药材市场经验,建立廉桥—高桥中药材市场联动机制,通过国内流通和国际畅通优势互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支持我省企业优选当地合作伙伴,突破资质认证、产品注册、市场推广等“瓶颈”,开展医疗产品本地化生产和销售。推动中医药机构“走出去”。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组建中非医院联盟。抓住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契机,进一步促进湖南中医药与西医互鉴、互补、互通、互融,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支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申报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推动中医药人才“走出去”。加强援非医疗队伍中医药人才力量,支持其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就地培养中医药技能型人才,总结推广中国(湖南)援塞拉利昂医疗队“挖掘非洲本土中药材、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本土人才”的经验。鼓励我省高校与非洲高校合作,开展中医药学历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具备“走出去”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三、助力破解我省中医药发展四个突出问题

    围绕我省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省政协将立足自身优势,与省委省政府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搞好协商议政,当好参谋助手,助推解决问题。

    (一)助力解决“各搞各的,内卷严重,缺乏顶层设计”问题

    助力顶层设计。围绕制定“十五五”规划协商议政,是政协明年履职工作的重点。省政协将组织委员、专家学者,就制定我省中医药发展专项规划等,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贡献“金点子”“妙方子”。同时,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发挥专长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纳入教育、科技、农业、文旅、卫健等专项规划,推动一二三产业统筹规划、产学研用联动发力。

    助力协同发展。把助力文化强省、文旅深度融合、中医药产业发展,作为全省三级政协联动履职的重点。指导市县政协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协商监督,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探索解决无序种植、恶性竞争问题的有效途径。聚焦雪峰山片区、武陵山片区、南岭片区、罗霄山片区、环洞庭湖区等5个中药材产业集群带,指导不同区域之间、同一区域内部市县政协建立协商协作机制,发挥中医药行业产业协会作用,进一步规范竞争、统一标准,形成共抓共推合力。

    助力品牌打造。发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中的政协委员带头作用,推出一批湖湘中医药文化传承、国医名医的纪录片,“神农寻药”“仲景坐堂”“橘井泉香”的影视动漫作品,中医养生药膳图册和短视频。发挥政协文化文史资源、政协融媒矩阵优势,加强湖湘中医药文献整理和研究,总结提炼湖湘历代名医名家学术思想,联合编辑出版湖湘中医药文化史、湖湘医家人物传记以及医案专著,为湖湘中医药文化寻根铸魂。大力支持办好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武陵山(怀化)国际健康产业会等会展活动,打造中医药展会“金字招牌”。通过对外交往活动,助力提高湖南中医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助力解决“传统优势发挥不充分,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种植业无序,初加工(饮品)没竞争力,深加工(中成药)缺大企业带动”问题

    全省3万多各级政协委员中,从事中医药种植、加工、销售、教学、科研、临床等相关从业人员近2000人。政协委员及其联系的界别群众、市场主体、工作团队、资源渠道等,是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省政协将把力量统筹起来、作用发挥出来,聚焦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深化“四个助推”重点履职。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聚焦中医药发展营商环境堵点卡点痛点问题,持续开展调研视察、协商监督。发挥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作用,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方式,为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鼓与呼,争取国家层面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发挥委员专长和3000多家委员工作室作用,大力助推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参与形式和表达方式,扩大优质中医药科普内容的覆盖面,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

    助推经营主体培育。围绕做优“大基地”、做强“大企业”、培育“大品种”、深化“大融合”、提升“大市场”,省政协当好坚强后盾,助推中医药产业强龙头、补短板、延链条、聚集群。省政协经科委重点助力搭建政企、企企、银企合作平台,支持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一批现代中医药企业。农业和农村委重点助力20个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做大做强。文教卫体和文史委重点助力“中医药+”大品种、大品牌建设。港澳台侨和外事委重点助力中医药湘企、湘医、湘药出海,推动廉桥、高桥两个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市场提质升级。

    助推湘商回归。积极参与“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校友回湘”活动,推动湘商湘企、湘人湘资回归投资“中医药+”项目建设。充分运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联席会议、联盟会议“郴州·共识”“樟树·行动”“珠海·提质”“长沙·融合”成果,推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协同发展。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招引更多国内外医药、保健、康养头部企业来湘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通过招大引强,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助推科技创新。围绕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助力提升传承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挥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联盟作用,重点支持刘良院士牵头创建湖南省中药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湘产道地药材ISO标准和地方标准研究,扩大“湘九味”品牌影响力。支持医卫界委员投身科技创新,积极助力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加强省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深化中医原创理论、中药作用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

    (三)助力解决“涉及部门多,但牵头部门不明确”问题

    广泛开展协商。调研中,一些部门、市县和企业反映,中医药发展涉及一二三产业,相关管理服务职能分散在农业农村、工信、商务、卫健、林业、药监、医保等部门,无人牵头、各自为政,不利于中医药发展提质升级。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协将组织相关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界别群众等,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专题协商、专家协商,帮助理顺关系、增进共识、形成合力。

    建议完善机制。强化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组织保障,恢复“湖南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也有委员建议在卫健委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省卫健委主任兼任局长,设一名专职副局长(副厅长级)),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省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牵头协调、统筹规划职能,加强中医药生产、加工、贸易、使用、监管等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促进中西医并重、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助推搭建平台。继续深入中药材种植重点市县和有关部门调研协商,推动全省中医药资源力量整合,建立湖南省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联盟,更好发挥中医药商协会作用,引导中药材种植、加工、质量、贸易、品牌建设,着力促进上游种植业、中游加工业和下游中医药文旅康养等服务业集群式发展。

    (四)助力解决“投资既要投物更要投人,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发挥政协联系面广、渠道畅通的团结联谊优势,积极助力筑巢引凤,深入医院、高校、园区、企业、研究机构等调研走访,协调帮助解决医卫人才队伍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为完善中医药人才及创新团队引育、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言献策,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发展的环境。

    针对高层次医卫人才大量集中在省会和中心城市,边远地区、基层医卫力量薄弱,医卫人才、就医人员大量外流的现实问题,建议推广高水平医院结对帮扶大湘西地区的做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市县倾斜。调研中了解到,浏阳骨伤科医院(社港镇卫生院)年门诊量43万,收入近5亿元,在全国乡镇卫生院排名第二。建议大力推介其“人才兴院、以院带产、产业强镇”模式和“市场机制、服务优质”经验,激发基层医院和医卫人才活力。

    四、助推“中医药+”深度融合

    省政协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围绕“中医药+”融合发展协商议政、助力助推,共同答好融合命题。

    (一)在“中医药+文旅”上积极助力。结合省政协提升文化软实力“六个行动”,挖掘湖南生态绿色、革命红色、历史古色、民族特色等资源,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科技、康养、休闲等深度融合、有效融合,加大“楚韵湖湘”等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的宣传推介,帮助打造长沙仲景祠(铜官窑)和药王街、湘西老司城、株洲炎帝陵、郴州苏仙岭、娄底龙山药王殿等文旅生态圈。

    (二)在“中医药+饮食”上积极助力。推动出台中医养生保健(非医疗)标准,指导湘菜产业促进会开展“湖南有味·‘湘’当健康”活动,推广减油减盐健康新湘菜。发挥省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中的委员优势,推出湖湘二十四节气和重点人群养生药膳指南,开发药食药膳、药饮药浴等特色产品。引导委员积极参与湖南茶博会、中华茶祖节等活动,推出中药健康新茶饮。

    (三)在“中医药+康养”上积极助力。结合政协擦亮“五张名片”助力全域旅游,助推发展以中医药产品体验和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康养旅游,指导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医药特色体验基地等,开发森林康养产品。积极建言中药材种植、科普教研、文化体验、养生保健、休闲旅游等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以望城铜官窑、浏阳社港、邵东廉桥等为代表的中医药特色小镇、研学基地。

    (四)在“中医药+消费”上积极助力。组织委员为湖南抢抓以扩内需为主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鼓与呼,加大对国潮经济、谷子经济的研究,引导市场和企业开发中医药的文创产品、美容商品、保健食品、潮流饮品等,大力宣传“文和友”“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颐而康”等网红品牌,助力办好中医文化集市,进一步旺人气、活市场、扩消费。

    为积极助推“中医药+”深度融合,省政协以长沙铜官窑为重点解剖麻雀、把脉问诊、辨证施治。在长沙铜官窑设立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助推铜官窑文科旅医融合发展工作室,组织中医药方面的三级政协委员入驻,多次现场调研协商,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助力助推:一是发挥长沙作为张仲景坐堂问诊地和雷锋家乡的独特优势,以铜官窑国风乐园、铜官窑博物馆、谭家坡遗迹馆、陈家坪遗址、铜官老街等为整体,打造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旅品牌——中国长沙·中医药谷(铜官窑)。目前铜官窑已投入社会资本120多亿,以汉唐风格为主,铜官窑博物馆、谭家坡遗迹馆、陈家坪遗址财政还投了近5亿元。2025年联席会议、联盟会议在铜官窑召开后,铜官窑将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展示基地、中医药科研教学实践基地、中医药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医药会议常驻地。二是鼓励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建设张仲景祠、中医药博物馆、中医养生医美馆等场馆,推出“坐堂问诊”等体验式文旅项目。创作以张仲景为核心IP题材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推出《医圣·长沙方》主题文化演艺。三是对接有关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坐诊、见习、研学等活动。四是引导雷锋义警、雷锋志愿者、雷锋调解队等雷锋服务品牌入驻,建立“15分钟雷锋志愿服务圈”,弘扬雷锋精神,提升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