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湖南、放眼全国、竞逐全球,当前,长沙正在全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1月10日,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以科技创新赋能长沙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研值”,成为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关键。长沙市政协委员郑春兵认为,匹配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一功能定位,长沙还需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他建议,壮大长沙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打造科创服务“超级航母”;实施技术经理人倍增计划,培养成果转化“高级红娘”;加强科技服务业规范化管理,当好技术交易“专业裁判”。
“星城大地,目之所及,是一望3000年的隽永文脉,是一脉相承的铮铮铁骨,是一往无前的务实奋进。”李素娥常委建议,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标志工程,让湖湘文化火起来。以岳麓山和马栏山为依托,实施“‘两山’文化复兴工程”。推出一批体现中国精神、时代特征、湖湘气韵、长沙特色的扛鼎之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视听、动漫游戏、虚拟现实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
邓子云委员同样关注数字科技,他建议,以长沙信息产业园(长沙软件园)、湘江科学城、超级计算中心等为平台,建立生物信息学、工程机械信息化等方面的科技合作机制,落地一批重大联合研发与应用项目。打造“数字科技人才星城会”品牌,吸引顶尖人才来长交流。将湘江新区作为发展数字科技的集中区,让大量的数字科技项目落地,让更多的数字科技人才参与研发,形成集聚态势。
“随着长沙踏入千万级特大城市序列,长沙交通行业也随之进入数据驱动、智慧赋能、转型升级、数实融合发展新阶段。”邱友梅常委建议,以规划为引领、政策为保障,全面开展道路智慧化改造,用先进智能产品对传统落后道路设施实行有序替换;以财政托底、激活民间投资补充,推进先进智能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开展交通体系基础布局,打造城市“智慧交通”大脑。
“长沙连续三年排名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位,跻身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前30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长沙有基础、有优势,要抢抓机遇、加快布局。”何惠风常委建议,当科技“红娘”,促院企“联姻”,支持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实现“大院大所大企”与“中小微”携手,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发展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将大幅提高长沙医疗临床、预防、康复、科研水平以及产业转化质量。”朱丽雷常委呼吁,出台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的产研融合政策,加快更有价值的临床研究产品化、产业化;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进入本地医保,促进本地创新医疗器械发展。
“构建细胞产业新业态”“完善外向型人才引进培养制度”“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围绕科技创新,委员们所作的大会发言不仅有含“新”量,更有含“金”量,问题准,分析透,建议实,助推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脉动强劲。
“2024年是全市‘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长沙市政协主席陈刚表示,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当好“战地宣传员”与“发展助攻队”,守正创新、履职尽责,聚焦服务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建言资政。
(王双 戴佳艺)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