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馆园融合”开启文旅新路径

  虽然“五一”假期已过,但湖南博物院西门检票处每天仍排着长龙。“上午看辛追夫人,中午吃湖南米粉、浏阳蒸菜,下午集文物印章,抽空还得去茶颜悦色排个队……”“文博热”点燃着文化消费,也催生着“舌尖经济”,从看展到嗦粉,这种“文物+市井”的混搭,成为网红城市的长红密码。

  湖南博物院作为湖南省文化地标,每年吸引超40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是代表中华区域文明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明奥秘的重要窗口。烈士公园是长沙市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年接待市民游客1000余万人次,是全国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南博物院与烈士公园,仅有一墙之隔。推动“馆园融合”,可有效缓解湖南博物院展馆面积有限、入院通道拥挤、周边交通拥堵等问题。牢记殷殷嘱托,回应群众期盼,湖南大力推动“馆园融合”。

  “助力湖南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更好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去年11月份以来,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多次带领政协委员,开展助推“馆园融合”调研协商。同时,省政协为博物院、公园和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搭建常态化协商平台,多次召开协商会议,研讨相关工作建议,助推两家融合主体单位按照“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原则,助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常委、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雷鸣强围绕以“馆园融合”为核心牵引打造“长沙城市中央文化休憩区”提交提案,建议以马王堆汉文化为引领,打造“古红蓝绿橙亮”六色的湖湘文化融合发展品牌。省政协委员、湖南博物院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舒丽丽作了有关推进“馆园融合”打造湖南文化新地标的大会发言。她建议借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新天地特色街区融合发展经验,做实“馆园融合”,整合周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5A级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区,让千万级流量转化为消费新动能。

  据悉,在空间融通上,目前已新增博物院排队集散空间和出馆通道,拆除部分围墙等;在资源融汇与业态融合上,省政协协调两个单位开展文物信息、文献资料共享,博物院首次向公园提供10份文物信息,助力公园丰富红色文化展陈内容;省政协委员所在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原创音乐剧《我辈青春》落户公园,完成多次展演;通过省政协助力,双方在农历新年共同打造了“守味湖南年”特展,通过多元化的业态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旅体验。

  记者 刘洋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