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宁联动报道丨“宁电入湘”背后的政协推力:为绿电入湘助力赋能

  编者按

  8月20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全面投产送电!

  绿电三千里,湘宁一线牵。全长1600余公里的“电力天路”——“宁电入湘”工程,汇聚风光电能,起于广袤沙漠,跨越山河城乡,一路向东,点亮潇湘热土。

  作为全国首条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这项工程将“塞上江南”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送到“鱼米之乡”。它的建成投产,不仅对推动宁夏资源优势转化、保障湖南电力稳定供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家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入挖掘“宁电入湘”工程背后的建设历程,以及湖南、宁夏两地政协组织的助推履职故事,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与宁夏政协办公厅华兴时报社联合策划推出特别报道——

  《湘声报》专题版面。

  《华兴时报》专题版面。

  当腾格里沙漠的风拂过光伏矩阵,当贺兰山下的阳光跃过输电铁塔,一条联结“塞上江南”与“鱼米之乡”的“电力天路”正源源不断地将宁夏的清洁能源送往三湘大地。

  8月20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面投产。

  作为中国第一条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宁电入湘”工程不仅是区域能源协同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能源战略转型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湖南、宁夏两省区各级政协委员围绕“宁电入湘”积极建言献策,为这一重大工程落地发出了政协声音,贡献了政协力量。

  “宁电入湘”工程输电线路在湖南省桃源县境内跨越高速铁路线。中新图片

  01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多次提交

  引电入湘联名提案

  “电荒”是湖南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期经常面临的难题,各地往往不得不采取调煤保电、错峰用电、局部限电等举措应对。为此,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解决湖南电力短缺问题持续履职,多次提交相关提案。

  2021年3月,潘碧灵等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呼吁国家支持湖南建设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提案认为,从省内资源开发情况看,湖南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殆尽,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资源不优,电力供应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也难以满足能源保供要求。因此,从省外引入清洁电力成为湖南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湖南已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论证和衔接工作,宁夏新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落地电价低,且可利用现有存量煤电加新能源打捆送电,不涉及新建火电导致碳排放增加,更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提案呼吁,支持“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并尽快核准开工,确保湖南与其它省区市一道同步完成碳达峰目标。

  2023年3月,毛万春等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再次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支持湖南能源建设。提案认为,“十四五”期间,加快煤电兜底保障电源建设、积极引入外电是确保湖南电力稳定供应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建议继续加大“宁电入湘”工程支持力度,推动尽早核准并开工建设,支持将第三回特高压入湘通道和湘粤联网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杨洪明也在提案《统筹能源保障与绿色转型,实现电力安全—经济—低碳供应》中呼吁,加快“宁电入湘”特高压输电建设,充分利用大电网一体化平衡优势,实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

  为推动“宁电入湘”尽快落地,各民主党派湖南省委会和湖南省政协委员通过提案积极建言: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呼吁,加快推进“宁电入湘”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湖南省政协委员黄文宝建议,统筹协调“宁电入湘”等跨省区输电项目,通过跨省区域调度减少重复投资;湖南省政协委员李勇建议持续推进“陇电入湘”“宁电入湘”及第三回直流特高压线路,为湖南引入更多优质能源资源。

  02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呼吁

  建设跨省区电力外送通道

  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宁夏的新能源禀赋得天独厚——全域属国家风能Ⅲ类区、太阳能Ⅰ类区,光伏风电可开发规模超1亿千瓦,如今每5度电就有1度来自新能源。如何让“风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的聚焦点。

  “让光伏电站建成后能发出电,实现‘千瓦’向‘千瓦时’的转变,落实电力市场和消纳空间是关键。”2022年,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杨培君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递交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西北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开拓西部地区新能源电力外送市场,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带动西北地区光伏风电资源开发。

  2025年,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王春秀呼吁,进一步提升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保障能力,支持宁夏建设跨省区电力外送通道。王春秀委员认为,到浙江、山东、湖南的三条外送通道,为宁夏积累了充足可靠的外送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储备了建设新通道基础。宁夏电力经济安全,具备新建通道的比较优势,部署谋划的第四、第五条外送通道项目建设对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将宁夏第四、第五条外送通道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同步纳入“十五五”国家电力发展规划,推动项目早日建设投运。

  宁夏各民主党派的集体智慧同样在积极助力。“发挥宁夏‘西电东送’枢纽地位,加快宁夏至湖南特高压工程开工,同步配套新能源项目,让宁夏电力送出去、送得好。”早在2022年,民建宁夏区委会就在提案中明确建议加大开拓电力外送市场。民进宁夏区委会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议以“绿电园区”“产业与新能源协同”等模式推进“风光”开发。民盟宁夏区委会则从制度层面发力,呼吁将电力基建纳入重点项目,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简化审批流程,为电网建设“拆梗阻”。

  今年7月,宁夏政协调研组深入吴忠红寺堡300万千瓦风光基地,委员们在调研中达成共识:新能源基地的建成投产既能释放宁夏清洁能源优势,又能助力湖南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是双赢之举。

  从湖南政协委员的“需求呼吁”到宁夏政协委员的“供给破题”,从民主党派的“系统建议”到政协组织的“一线调研”,“宁电入湘”工程的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政协力量的“双向奔赴”。

  如今,这条“电力天路”已成为中西部区域协同发展的纽带——每年向湖南输送的360亿至400亿千瓦时绿电,可减排二氧化碳1800多万吨,既解湖南“电荒”之困,又助宁夏“风光”变现。

  文 | 湖南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华兴时报记者 赵婵莉 李莹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