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5月29日讯(记者 肖静 通讯员 黎计辉)听宣讲、学分类、趣答题、手工DIY,居民在学习垃圾分类时“玩”得不亦乐乎——28日上午,省政协联合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前往杨丰社区尚公馆小区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分类进社区”线上线下宣讲活动,为社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整体氛围营造、沉浸式体验以及多维度宣传是本次活动的亮点。省政协、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专家采取现场宣传讲解的方式,面对面宣讲垃圾分类的政策知识、有害垃圾如何规范收集处理,并向居民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科普垃圾分类的意义,指导居民如何正确分类。
(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答,现场观众积极参与。)
为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现场设置了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答、垃圾分类小组对抗赛等活动环节,以教学为先实战为后的模式,配合奖励引导的方式,与居民群众互动交流,对积极参与的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纪念小礼品,激发居民学习参与的兴趣,让居民能够快速的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共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成习惯。
(社区居民参与DIY手工制作。)
废弃的纸张,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变成了一个简易的抽纸盒;扑克牌经过一番折叠、粘贴,变成了牢固的收纳盒;硬纸板上色做成的仙人掌.....为普及垃圾减量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环保意识,充分发掘废旧垃圾中的可用物品,活动还设置了手工DIY制作环节,邀请居民与志愿者一起参与制作。“我觉得这种宣传方式很有趣,通过玩游戏、拿奖品的形式,让我们老一辈也能够轻松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更是没想到这用完的纸筒还可以做成这么好看的笔筒。”现场参与变废为宝手工DIY制作的陈女士说。
新闻多一点
长沙是我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我国日前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据长沙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袁海燕介绍,长沙市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2019年,长沙市建成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量达到2000吨;至2019年底,长沙市以街道为单位,已配备分类运输车辆1100余台。同时,结合“三改”工作,按照垃圾分类运输处置要求,投资1.5亿对垃圾中转站、环卫运输车和公共站厕进行改造升级,其中对于公共垃圾站实行提质改造,改建了82座湿垃圾站。今年长沙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袁海燕告诉记者,为提高居民参与率、提高分类准确率、提升源头分类效果等目标,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精细提标提档,长沙市今年将重点推动垃圾分类设施提标、管理提档、源头提质、法治提效。除了进一步对四分类垃圾箱等源头分类设施进行名称、标识图案规范,优化投放设施布局等以外,长沙还将结合厨余垃圾产生量的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厨余垃圾站和厨余垃圾运输车的数量,争取为每个小区都配备1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车。
相关链接:
(视频)线上值班+线下宣讲,省政协人资环委花式教你“垃圾分类”!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