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政策区位优势还需更加充分地利用和发挥,自治区对俄蒙贸易规模偏小、结构单一的现状尚未改变,互联互通推进力度还需加大,开放平台叠加作用尚未充分释放,通过俄蒙向欧洲市场延伸不够,人文交流有待提升。”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口协商会上,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于学军代表调研组发言时说。
对此,调研组建议加大整体推动力度,完善机制与责任体系,强化战略衔接,推动政策落实,密切区域协作,促进协调联动,优化开放环境,从设施联通、经贸合作、开放平台、人文领域等方面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自治区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总经济师赵云平认为,不仅是通道。我们要善于从消费升级、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区域变迁衍生的市场机会中寻求新的突破路径。至于如何选准突破路径,赵云平建议:“要巧用文化金钥匙,发挥地理、文化、民族等方面人文优势,放宽交流限制,扩大交流力度。实施‘通道促贸易、贸易聚产业’战略”。
“可对外贸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组建自治区口岸外贸发展集团,培育口岸外贸龙头企业,强化区级口岸运营管理机构的引领作用,构建全区口岸外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发展模式。”李劲松委员针对各口岸同质化现象提出建议。
“希望赋予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特殊政策。”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二连浩特对外依存度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自主增长能力不强,资源禀赋不足、水资源短缺,很难吸引大型企业落地,产业发展难以做大做强,制约了口岸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二连浩特市政协党组书记、政府常务副市长乔卫国在调研协商中接连三次请求自治区政协呼吁,希望把发展诉求融入国家战略中去,“借船出海”。
“在规划的衔接和政策的落地上要加大研究、推进的力度,要进一步的明晰与统一各口岸的功能定位,要继续加强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人文交流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核心要素支撑。这几个方面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罗志虎指出,下一步,要加大整体推动力度,积极主动地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重点项目。(常歌邢泰)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