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9日起,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交流,在网上全国政协书院“新时代乡村振兴”湖南省政协读书群中,重点就《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的第七章“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进行学习交流。
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需要,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塑形铸魂的现实途径。
“学习讨论热烈且务实,委员们各抒己见,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情感的温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梳理总结,及时将委员们的发言转化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调研课题。”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毛学军表示。
围绕“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专题,委员们通过读书“三步曲”,展开了系列读书交流活动——
△宁乡市双江口镇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
导读:委员“盘活”主题
湖南的农耕文化渊远流长,是世界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多处稻作文化遗址。
“弘扬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明的根与魂”“发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推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为支点”……连日来,多小主题接连进行。为了将“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这一主题引向深入,导读委员想方设法“盘活”主题,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引导委员们深读精读、多思深思。
△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该遗址发掘出有三丘古稻田,还有人工开凿的水塘、水沟等灌溉设施,距今6000-6600年,这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岳阳市云溪区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家规家训为载体,深入开展‘立家规家训,兴文明家风’活动……制出了《云溪区家规家训集锦》,还做成精制板牌,送到每一户家中,悬挂在堂屋显眼的地方,让家里人天天看见它,时刻警醒着全家老幼。”导读委员王跃文在导读材料中,分享了云溪区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故事,讲述了推进家规家训和家风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培育文明风尚、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的深层内涵。
导读委员结合自身优势设题,是本次读书活动的一大特色。
文物保护与考古专家熊建华委员将主题确定为“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明的根与魂”,以乡村中文物保护为例,讲述乡村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和作用。
文艺界委员蔡霞将导读主题确定为“推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了导读内容更加形象,蔡霞还制作、拍摄了一个短视频,并在导读中将一个个问题抛出,与大家共同探讨推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走读:踩着泥土思考
线上线下,“走”“读”并重。为丰富读书形式,增强学习效果,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先后赴平江县、长沙县、宁乡市,将线上读书活动延伸到乡村大地。
在平江,委员们走访了乡村振兴典型尚山村和农旅体结合发展的红莲兵寨小镇、猎玩小镇等,近距离接触、感受农耕文化场景,共同探讨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如何与现代技术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成了委员们踩着泥土一路思考、探讨的话题。
在农耕文化场景中的委员们感触很深:农耕文化注入市场经济的元素,让乡村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视野,空置农房变成了原生态民宿,土菜、土产由产品变成有竞争力的商品;把乡村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乡村资源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市场回馈,更好享受发展的成果;乡村旅游的发展,让绿水青山的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实现。
委员们还去到了将茶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镇长沙县金井镇,走访调研了沃园农场、杂粮文化馆,通过观摩体验传统耕作器具和耕作方式、了解绿色有机农产品、欣赏谷物作画、品尝现摘嫩茶等,深入领会农耕文明的内涵,实地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在乡村大地间、茶园田野里畅谈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和对乡村文明建设的看法。
在宁乡,委员们前往黄材镇、沩山乡开展“弘扬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并组织委员参加沩山茶叶产业发展基层民主协商对话会。
委员们一致认为,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乡风文明一脉相承,它是乡村文明的底色和本色,也是乡村文化传统的重要渊源。在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乡村道德文化在传统乡村治理、引领乡村风尚和凝聚乡民人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要从中华优秀农耕文明中汲取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
交流:提出真知灼见
“乡村”“文化”“农耕”,是湖南读书群近些天出现的高频词。委员们打开话匣子,讨论氛围热烈,互动交流频繁,为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世界首个以水稻为主题的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其外观是多个形似稻粒绽放的稻花形状
伍国强委员建议,要加强对乡村农耕文化系统性研究,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和方位,需要对湖南的农耕文化进行深度研究,进而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
申良方委员说,要整合“乡贤能人”资源,尚贤、尊贤、敬贤,鼓励和引导乡贤为政府科学决策发挥智囊团作用,全面参与家乡建设。
在发挥新乡贤作用方面,委员们认为,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道德建设、涵养乡风、社会治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乡贤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新力量。
委员们提出,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家庭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连着乡风、民风,要坚持把家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乡村校园可发挥好家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以孩子教育为桥梁纽带,围绕家文化建设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家校互动等交流活动。”黄韬委员建议。
文|湘声报记者 肖君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