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考察的企业高校,“藏”着这些引才聚才的“诀窍”和共性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

为做好新发展阶段的人才工作,加快集结高层次人才,助力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下坚实基础,4月8日至4月9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率队赴长沙、湘潭,深入宏大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就“进一步完善引进和留住人才激励政策,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展开重点课题调研。

在“优等生”背后——

人才引进是为了集聚智慧、创新创造,是湖南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最可依赖也必须依赖的第一资源。

“公司的核心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组建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写作研发中心’。2021年以来,公司引进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李军教授……”

在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里,还有许多像李军这样的引进人才。作为一家专攻真空镀膜技术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产品服务于5G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微电子半导体等产业链,重大客户包括蓝思科技等,其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近3成。而在其坐落的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智能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产业板块,也在持续不断地为湖南引才聚才。

走进中南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夺人眼球的“桃李墙”上一一展示着毕业生的照片。近年来,中南大学的“全链条制度设计”使得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走向正轨;坚持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同标准、同支持、同重用”,也让更多的“金凤凰”留在家中。

作为先进制造的代表,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之一。无论是其HWF50激光3D制造系统,还是汽车用智能光电材料,都是助力“三高四新”战略落地落成的“优等生”。

此次调研,也重点瞄准了人工智能的装备制造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以及持“杀手锏”的实验室。近年来,湖南许多高校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如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先进装备制造、材料等,推动人才政策再升级,打造拉动产业价值链,延伸的强大人才链。

在这背后,隐含的不仅仅是寻找引进人才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到引进人才的“共性”。在提升湖南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的背景下,在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吸引、留住和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引才聚才,打好“湖南牌”

“目前来看,主要是‘三不足’,专业领域人才相对不足、专业尖端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激励不足。”宏大真空负责人表示,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结构的改善将是未来的重点所在,为此,建立长株潭人才库,融合三市人才或是一解。

“建立人才库校友数据库势在必行。”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刘侃提到,国外许多高校都有专门的校友数据库,实质上这便是猎头数据库,学校每年会通过邮件提醒毕业生更新信息,从而掌握大量人才信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柏勇平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湖南省可以效仿其他省市,建立“猎头体系”物色人才,发挥主动性,从而在引才聚才方面把握先机。

2019年,成都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成为当前城市人才招引的破局之策,是推动人才政策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的进阶之举。部分高校也“紧盯”在各个期刊上发表高质量文章的作者,主动出击争取人才。

“吸引人才的竞争不是省内高校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邵拥军认为,更长远的目光将有利于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如何利用好长沙的宜居环境,把“低房价”等主打牌打好是关键所在。

事实上,在今年的湖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曹普华便提出,湖南要倾力打好“房价牌”“基础教育牌”“网红城市牌”,满足各类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湖南引才聚才。“在人才竞争中,单纯地拼钱拼物拼硬件,短期内我们很难拼得过沿海发达省份,贴心的服务是我们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投入方式。”

作为高校重镇,湖南有着79名两院院士,一大批“自带流量”的院士们为湖南吸引了许多人才,正所谓“借力大腕物色大咖”,最大限度扩大湖南人才“朋友圈”。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东认为,湖南应加大科研平台的建设,以平台引才,方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要素。”

赖明勇强调,要创新引入人才方法,深化平台建设,围绕平台布局人才链;用心服务,多措并举留住本地高校优秀人才;要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高校优化人才的学缘结构和地域结构,使人才引进更加多元化;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文丨《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邹嘉昊

图丨汤威

视频丨倪婷 汤威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