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丽 记者 王有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1月10日,河南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围绕“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协商建言。
据介绍,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河南全年粮食总产仍有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麦播面积预计达8500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日召开的省十一次党代会上,河南省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行部署。
“目前还存在一些薄弱方面,比如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能力不强,农业发展环境约束趋紧,农业人力人才缺失,粮食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不足等。”此前,河南省政协提案委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农业专家和相关部门,到商丘市实地调研,并赴湖南、河北等省考察学习。对于在省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省政协提案委主任刘宛康建议,进一步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条红线”,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300亿斤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13个省市粮食产量的总和。”省政协常委、小麦专家郭天财对数字进行了形象解读。郭天财提出,要聚焦种业“卡脖子”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从源头保障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构建贯通种业全链条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整治土壤污染、规范农药化肥使用是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环境政策规划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于鲁冀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土壤污染防治监管力度不够、土地流转现状不能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要、“重收益、轻养地”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于鲁冀建议,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力度,提升土地流转水平,以种植规模化促进生产绿色化。
按照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全程15%损失浪费计算,全省一年浪费粮食高达200亿斤,数字惊人。省政协委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经济师赵立华认为,应从粮食生产、存储、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全链条提高节粮减损水平;加快《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立法进程,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主体责任,提升全社会粮食安全和节约意识。
“目前,智能化农业普遍推广,但智能化农机的维修服务跟不上,怎么解决农民田间地头的苦恼?一方面粮食收储部门库容闲置,一方面粮食加工企业仓储不足,如何打通二者之间的通道?”前期调研中,省政协副主席周春艳带队深入一线,交流互动环节,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大家的发言质量很高,建议很实,充分体现了政协人才库的作用。委员们的建议正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副省长武国定听取大家发言后,对河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在解读中回应了委员建议。
粮食稳,民心安。“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殷殷嘱托,扛牢政治责任,心怀‘国之大者’,让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加闪亮。”省政协主席刘伟建议,紧盯关键、狠抓落实,守住耕地红线,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解决好种子问题,推进农业机械化,培育多元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筑牢“中原粮仓”的坚实根基;发挥政协作用,聚焦粮食安全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