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丨黄永平、彭苗:湖南非遗竟然这么“炫”“酷”!当千年技艺遇上Z世代!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充分挖掘、全面展现湖湘文化特质,湖南省政协从“存史 资政 团结 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开展“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短视频活动。邀请委员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湖湘文旅潮点地的古今变迁,讲好湖南改革创新故事、政协履职故事,全面展现湖湘精神内核,答好“两个融合”命题,助力湖南“文旅+”大融合。

  彭苗:绚烂夺目的“七彩祥云”、神秘震撼的“天空之门”、如梦似幻的“蓝色流星雨”……一秒绚烂,万人奔赴。大家好,我是彭苗,土生土长的浏阳“花三代”。

  浏阳花炮璀璨千年,早在1400多年前,花炮始祖李畋,受先人“燃竹驱祟”启发而发明了爆竹,后人进而研制出烟花,制作技艺自唐代传承至今。浏阳拥有包括彩印包装、花炮机械、花炮生产经营、花炮文旅等在内的花炮全产业链,被誉为“中国花炮之乡”。

  从小我就在爆竹声里长大,爷爷说火药是“会跳舞的星星”。在我爷爷那一辈,一枚小小的礼花,要经过十二道古法工序,七十二道繁复流程——从捣药、筛粉,到包纸、压药,每一步都靠一双手去感知分寸。花炮匠人就是靠一双手,把火药驯服成了星光,把夜空变成了舞台。

  黄永平:而在醴陵,火与泥的较量,也是千年不灭。我是黄永平,一名陶瓷艺人。千年瓷都·五彩醴陵。醴陵制瓷始于东汉,历经清末的鼎盛,至现代更是熠熠生辉。从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到建国后入选国宴餐具与国家礼品瓷,冠上中国当代“红色官窑”的名号,再到神舟飞船关键部件应用,醴陵瓷器,已从器物之美,走向文化之光。

  彭苗:浏阳烟花将火药化作天空情书,书写着湖湘儿女的浪漫。作为政协委员,近年来,我们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助推传统烟花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烟花+文旅”新型业态。全球首创的“3D立体动感烟花”,在国庆70周年晚会现场绽放,惊艳全国观众;“加特林”等网红烟花,凭借独特燃放效果畅销全球;浏阳天空剧院,是中国热度最高的主题烟花燃放加文旅体验综合体!

  黄永平:在醴陵,瓷器也能玩出“黑科技”,引入AI算法智能控温、数字质检等新技术,让产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转型,让瓷器更实用、更出彩——能进微波炉、会发光变色,还有盲盒茶盏、拼图餐具、国潮联名款,“来醴陵捡瓷”更是火爆全网。醴陵釉下五彩瓷,正以古老技艺对话现代生活,用一抹釉色书写东方传奇。

  湖湘非遗矩阵,可远不止于“火与瓷”。湘绣以“双面绣”惊艳世界,一针两画,针脚翻飞如舞;桃源木版年画,木香融墨,刀痕深处洇着年的醇厚与乡愁的绵远;苗族的银饰锻造,千锤百炼,不只是华美的佩饰,更是镌刻在银片上的族群图腾与精神密码;还有溆浦傩戏、安化千两茶、土家织锦……

  焰火映射,非遗焕彩,其道大光。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文化基因。

  这些传统非遗,构成了湖湘文化的根系。正是这份对“技”的极致打磨、对“艺”的终身守望,让湖湘大地上的手艺,始终带着掌温与心跳,流淌在血脉里的,正是这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

  一花一器,皆有来处;一火一瓷,皆有心意。这是湖南给予非遗的答卷,也是非遗回赠世界的光芒。

  欢迎来浏阳,让烟花为你写一封天空情书!

  欢迎到醴陵,让千年釉色触手可及!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