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说·新时代乡村振兴 | 印遇龙:“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路,以特色产业助振兴

编者按:

根据全国政协的安排,“全国政协书院”读书活动将湖南省政协作为首批联动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试点单位。湖南省政协开展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由湖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指导,政协云、文史博览、力量湖南联合推出“院士·专家说 | 新时代乡村振兴”系列。


生猪产业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2020年上半年,湖南生猪出栏2204.2万头,排名全国第一。湖南人均猪肉占有量、生猪出栏率、活大猪外销量和中仔猪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

生猪养殖对于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抓好居民“菜篮子工程”、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养猪倌”,几十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围绕“如何养好一头猪”进行了不断探索:一是让生猪健康生长,并且提高生长效率;二是让猪肉好吃又营养;三是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印遇龙和团队长期孜孜不倦为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攻关科研、生产一线,在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方面成效卓著。

院士说

以产业振兴留住人才

我认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定要抓产业。

我老家桃源县,很多人都在外面打工。为什么在外面打工?因为在家里没有发展产业,留不住人。我们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劳动力,一定要发展产业,乡村才能振兴,因为有了产业,我们才有人才,人就回来了。

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农业

发展产业也不是盲目的,而要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条件来选择适合的产业,比如湘西这些山区适合种经济作物,比如一些民优特产的水果、茶叶。

经济作物需要肥料,我们还要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发展有特色的畜牧业。比方说在湘西、桃源这一带发展湘西黑猪、小耳朵猪,在丘陵地区发展林下鸡、乌骨鸡等一些地方品种来帮助农民增收。

湖南有很好的基础,有很多优良的地方品种,我们有宁乡猪、桃源鸡等这些很好的产品。

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路

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很好的产业。大家都知道,过去传统的农业是:门前一口田、一个猪笼、一口塘,这就是最原始的生态循环,没有畜牧业就没有肥料,这是最原始的“种养结合”模式。

现在我们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规模化养殖,将养猪、养鸡同种植水稻、玉米及经济作物等结合、配套起来,使畜牧养殖的排泄物有出路,这样达到一个良好的循环。同时,我们现在的畜牧业主要依靠进口外地饲料,那我们也可以“粮改饲”,比如种一些牧草,与发展畜牧业系统地结合起来,“种养结合”非常重要。

委员读书专题

策划 | 杨天兵

统筹 | 黄琪晨

文 | 《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黄璐

视频 | 贺彦  晏振宇

设计 | 彭鹏 高杉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