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侗苗医药走出深山,怀化市县政协助力民族医药产业“破圈”发展

  针灸刺法、牛角拔罐疗法、目诊、把脉……在“五一”假期“火出圈”的怀化市鹤城区中医药夜市的侗医药馆里,市民王女士体验完针灸特色疗法后,满意地说:“侗医药真神奇!”

  怀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其形成的以侗医药、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体系,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何让“明珠”发挥作用、走出深山、造福百姓,一直是怀化市政协关注的焦点。2022年至今,市政协先后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调研协商、建言资政、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38场次,有力助推了怀化民族医药政策支撑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延伸不足、非遗文化挖掘不够、发展要素保障不健全等问题的落实解决。

  “民族医生因取得职业资格异常艰难,常常陷入非法行医的困境中。”怀化市政协委员杨秀高说。2022年,针对怀化民族医药“土郎中”考证难、民族医药传承发展难等问题,杨秀高提交了《关于加强民族医药政策措施支持 助推我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提案获市直相关部门采纳,促推了2023年怀化市出台《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条例》聚焦怀化本地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保护与传承,对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方剂、知识产权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师承教育、药方制剂使用和药材流通监管等作了具体规定,并鼓励对口口相传的民族民间单方、偏方、验方、秘方要进行收集、整理和规范利用,避免失传。同时,明确了帮扶措施,解决民族民间医药从业人员参加考核没有中医医师推荐、应对考核能力不高、通过率低等问题。

  民族医药产业要发展,走融合之路是关键。2024年,怀化市政协委员刘娟梅在市政协全会上提出,要积极开拓怀化民族医药新赛道,大力发展药食同源产业,让民族医药产品变“潮品”。建议提出后,市相关部门积极吸纳,同年11月就举办了民族医药“牵手”餐饮行业活动——“怀味药膳”烹饪大赛暨药膳文化节。30余位厨师以怀化本土茯苓、黄精、龙牙百合、山银花、青风藤、天麻“怀六味”为原料,秀出药膳佳品,获得食客频频称赞肯定。此后,怀化市抢抓民族医药产业新商机,发布了首批142道怀味药膳四季食谱,建立了15家怀味药膳示范推广点、30家药膳食材供应基地,靖州茯苓炖蹄花、怀化黄精雪峰乌骨鸡等怀味药膳走进北京部分单位食堂。

  为打破公众对民族医药的传统认知,深化民族医药文化体验,怀化市县政协还积极助力“民族医药+文旅”活动。怀化市政协委员丁金平在开展医旅融合专项民主监督活动时向有关部门建议,依托本土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积极探索“民族医药+文旅+康养”新产业,加快实现中医馆、种植基地景点化建设。该建议获相关部门采纳后,推动了怀化市成功创建8个全省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景点、6个中医药康养旅游省级示范体验基地,鹤城区怀仁生态康养园、新晃黄精文化产业园成功入列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麻阳县政协开展“苗医药+文旅康养”调研,编撰了《苗医药与养生》一书,推动了麻阳苗药谷向全国知名苗医药康养基地升级。通道县政协重点视察督办侗医药文旅产业发展相关提案,促成了通道县以“中药材+侗族文化+生态康养”为核心的“玉带河中药谷”项目建设。

  “我市苗医、侗医等民族医药学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发展势头良好,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人才、科技、产业成果。”怀化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持续建言献策,为怀化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文 | 罗薇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