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协委员、娄底市政协主席梁立坚接受政协融媒记者专访。围绕持续深化“1453”履职实践,梁立坚结合工作实际,畅谈体会和认识。
湖南政协融媒:娄底市政协在对标“1453”履职总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有哪些创新经验和履职成果?
梁立坚:近年来,娄底市政协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目标清晰的指标体系,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与时俱进、配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客观公正、精准高效的考评体系,全链条打造完整履职闭环,形成了推动全市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此基础上,我们紧扣“党政所重、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重点在“平台创新、机制突破、精准服务、质效提升”上下功夫,建立完善“2+5+5+10”协商议政平台,以“八全”工作法为抓手深入推进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创新开展重点提案民主评议,打出了一套多维联动的协商民主“组合拳”。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全体会议委员发言、委员工作室、提案办理民主评议、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政协融媒体矩阵、凝聚娄商力量等,已成为具有鲜明娄底政协特色的工作品牌。
湖南政协融媒:在持续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上,娄底市政协取得了哪些成效?
梁立坚:我们依托市县两级政协146家委员工作室,从“委员全参与、重点全切入、监督全覆盖、职能全整合、社会全动员、力量全协同、问题全督办、成效全提升”8个方面重点发力,真正把委员推向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一线,助力娄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一是建立“部门+区划”的监督网络。对涉及的20个市直部门以及5个县市区政协,按照主席会议成员牵头、工作机构对口负责的原则,实现重点部门全进驻、行政区域全覆盖,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格局。
二是打造“平台+委员”的监督载体。综合运用调研、协商、监督等多种形式,邀请委员牵头组建调研组、督办生态环保类重点提案、提交社情民意信息,为委员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提供便捷的履职平台。
三是营造“媒介+群众”的监督氛围。鼓励和引导委员聚焦生态环境开展富有政协特色的主题活动,并以12345、12369为载体,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问题,并实行“一事一办、一事一督”。
2024年,娄底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排名全省第二,空气优良率改善排名全省第一,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成效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今年5月,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粮农组织开展的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中,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为全球20个优秀生态修复案例之一。
湖南政协融媒:在助力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助推娄底文旅高质量发展方面,娄底市政协有哪些履职亮点?
梁立坚:首先,立足协商机构优势,建言文旅融合发展。在去年围绕“发展体育产业,打造运动之城”开展专题协商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聚焦“挖掘文化底蕴,深化‘两个融合’,提升娄底文化软实力”开展调研协商,力求在打造娄底地域文化IP、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等方面精准建言,探寻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助推娄底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新动能。
其次,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展示踔厉奋发风貌。牵头组织第六届全球娄商大会,隆重推出“一书一歌一论坛”;凝炼地域文化特性,塑造娄底文化形象。按照“湖湘精神、涟水溯魂”的理念,挖掘娄底文化的底蕴、底色、底气,并已初步完成《娄底文物》《湖湘精神 何以娄底》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成立高规格文史研究会,先后邀请著名文化学者就“涟水流域文化”“娄底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等作文史专题讲座,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和文化共鸣。
湖南政协融媒:在落实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过程中,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梁立坚:一是要锚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政贵有恒,治须有常”。“1453”履职总要求是全省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框架,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往往是实现精彩蝶变的最佳现实路径。
二是要对标要求压茬推进、务求实效。“政协之魂、实干为要”。把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通过“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倒逼责任领导和责任委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三是激发活力矢志创新、破浪前行。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履职评价体系上探索创新,用好用活“三项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有效激发委员履职尽责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湖南政协融媒:下一步,娄底市政协将如何持续深化“1453”履职实践?
梁立坚:娄底市政协将紧扣“1453”履职总要求,按照“学明白、悟明白、干明白、助明白”的要求,坚持“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聚焦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切实找准协商议政的切入点、民主监督的着眼点、凝聚共识的发力点,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争先进、创一流,打造更多富有娄底政协辨识度的工作品牌。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图 | 政协融媒记者 付栎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