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在市县丨长沙市开福区政协:以高质量履职答卷回应群众期待

  年轻人的“打卡胜地”潮宗街、充满人间烟火的四方坪夜市、活力无限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有着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长沙市开福区,涌动着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与共鸣。

  文科旅深度融合、生态环境改善、委员工作室品牌化——长沙市开福区政协以此三大抓手,创新构建文化赋能链、生态治理链、民生服务链,形成“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履职闭环。通过制度设计、平台搭建、实践创新,开福区政协在践行“1453”履职总要求、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文化赋能链

  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作为长沙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开福区拥有湖南博物院、烈士公园、长沙党史馆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如何让这些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区政协履职的重要课题。

  长沙市开福区政协主席会议视察捞刀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为破解文旅产业发展瓶颈,开福区政协围绕“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文旅示范区”开展专题调研,牵头整合了42个相关部门和16个街道的力量,深入长沙园林生态园、世界之窗、海底世界、湖南博物院、烈士公园、长沙党史馆,考察文旅景点运营现状与发展困境,探寻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路径。为拓宽视野、借鉴经验,调研团队远赴广州市番禺区、成都市锦江区、宁波市宁海县等文旅融合标杆地区,考察“文化IP打造”“业态创新”等前沿实践。

  “打造文旅精品线路”“培育夜间文旅经济”“优化景区周边交通”“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在为期数月的调研过程中,区政协组织20余次研讨会、专题议政常委会会议、专家评审会等,最终形成3个方面的43条意见建议被区委、区政府采纳,为开福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跃升提供了清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市政协委员、开福区政协主席蔡冰在今年长沙市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打造湖南长沙“博物馆·公园”文化新地标的提案》,呼吁实现馆园空间融通、资源融汇、业态融合,打造全国首家“博物馆·公园”,成为长沙文化新地标,引发广泛关注。

  民主监督链

  守护好绿水青山

  骑行在开福区浏阳河畔,蓝天碧水相映,绿道延展,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山水画中。作为长沙北部生态屏障,开福区的河流、绿地等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责任重大。

  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长沙园林生态园越来越美。

  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开展以来,开福区政协创新构建“16+5+8”常态化联动机制,即16个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5个专委会委员工作室、8个区属单位,通过制度设计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区属单位的行政资源、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界别群众的监督力量,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让民主监督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利器”。

  临山撇洪渠的治理历程,堪称这一机制成效的生动注脚。这条起于长沙县、汇入浏阳河的渠道,主渠长5.02公里,其中开福区境内长达4.74公里。由于历史原因,片区内雨污合流制地块面积达181.27公顷,占比45.78%,加之暗渠占比高、跨市区两级管辖等问题,2021年被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组列为劣V类水排口。治理过程中,资金缺口大、上下游协同难、责任划分不清等难题接踵而至,一度让治理工作陷入停滞。

  关键时刻,开福区政协主动牵头,启动三级政协委员工作室联动监督机制。在多轮联动民主监督下,8个整治项目逐一落地,2024年工程性措施基本完成,水质已稳定达到V类标准。

  除了重点攻坚,开福区政协还将民主监督融入日常。在盾构土环保处置领域,委员们提出“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建议,推动建立全市首个盾构土再生材料生产基地;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区政协联合环保部门开展“蓝天保卫战”专项监督,督促20余家企业完成废气处理设备升级;在小微水体保护方面,发动委员认领社区池塘、小溪,建立“一水体一委员”责任制;在餐饮油烟治理方面,组织委员与商户面对面协商,推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

  通过这些“靶向监督”,助推一个个生态难题得到解决,让开福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群众的生态获得感持续提升。

  民生服务链

  织密惠民网络

  位于浏阳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开福区政协“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汇聚了全国、省、市、区四级37名医卫界政协委员,既有三甲医院知名专家,也有基层医疗机构骨干医生,深受群众欢迎。

  “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常态化组织四级政协委员开展送医下基层义诊活动。 肖跃华摄

  线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接收居民健康咨询,由委员定期答疑;线下每月安排委员驻点坐诊,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慢病管理等服务。“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成立两年来,已服务社区居民超10万人次,成为省级示范、市级标杆。

  今年,“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升级至2.0版本,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委员工作室联合“心悦开福”心理机构,邀请心理学领域的委员参与,开设“阳光成长营”,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截至目前,已为300余名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帮助12个家庭化解亲子矛盾。

  “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的发展历程,是开福区政协委员工作室推动民生服务升级的生动写照。开福区政协以委员工作室品牌化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坐堂接诊”的传统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全方位服务矩阵,推动服务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让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服务民生的前沿阵地。

  紧扣“馆园融合”主题打造的“红旅清水塘”政协委员工作室,立足清水塘片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文旅资源,整合湖南博物院、烈士公园、长沙党史馆等单位力量,构建“协商议事+文化赋能+服务民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履职品牌。25名入驻的四级政协委员中,既有文化领域的专家,也有企业代表、社区工作者,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团队。

  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协商议事近10次;针对片区游客激增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组织委员、交警、景区代表协商,推出分时停车、接驳专线等举措,让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40%;围绕大学生文旅创业难题,联合高校委员举办“创客沙龙”,帮助5名大学生实现创业梦;针对老年游客参观博物馆不便的情况,协调推出银发通道和志愿讲解服务,让文化惠民更有温度。

  “从文化赋能中激活发展动能,在生态监督中守护绿色家园,于民生服务中传递政协温度。”区政协主席蔡冰表示,将继续探索“三链融合”践行“1453”履职总要求,以高质量履职答卷回应群众期待。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通讯员 康万强

  图 | 除署名外均由长沙市开福区政协提供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