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臭水”到“清水渠”,益阳两级政协民主监督推动白马山渠蝶变

  近日,益阳市资阳区白马山渠返黑返臭问题整改完成情况正式通过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黑臭水体整治不到位”问题验收销号。昔日散发异味、水体浑浊淤塞的白马山渠如今碧水清流,焕然一新。

  白马山渠的蝶变是益阳市各级政协助力黑臭水体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益阳市各级政协深入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走深走实,紧盯黑臭水体整治中的突出问题,持续履职作为,确保专项民主监督取得实效。

  益阳市资阳区白马山渠治理后重现碧水清流。受访者供图

  同向发力

  深入一线调研

  白马山渠位于资阳区城区排水末端,起于新祝闸,止于五一闸,渠道全长约1600米,其中暗渠780米,明渠820米。

  该渠两岸为长春经开区工业园厂房和居民密集区,原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水体流动性差。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农田被征用改为居民区及工业区,因缺乏雨污分流管网,部分生活污水经合流管网溢流进入渠道,导致水质恶化。

  2023年,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发现,白马山渠溶解氧含量仅0.817毫克/升,氨氮浓度达16毫克/升,属重度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益阳市政协高度关注黑臭水体整治,与相关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建立信息共享、问题共商、工作共推的协作机制,将助力黑臭水体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为找准问题症结,市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并先后5次赴白马山渠全线实地踏勘,深入分析黑臭水体成因,认为未从控源截污着手进行全面、系统、彻底的治理是关键所在。

  多措并举

  共绘生态画卷

  摸清问题根源后,益阳市政协充分发挥优势,广泛发动政协委员精准建言献策,形成一批靶向准、分量足的工作成果,以协商促改进、以监督助落实。

  市区政协组织长春经开区委员工作室、生态环境委员工作室等30余名政协委员,通过“日常监督+集中监督+调研监督”等形式,对白马山渠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常态化民主监督。

  专项民主监督中,两级政协委员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20余条微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向职能部门反映并督促整改,持续跟踪问效。

  例如,为加强长效管理,市区政协通过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在白马山渠上游(农村段)、杨树傍山渠(农村段)、新祝傍山渠等重点地段安装6处监控摄像头,督促工业园区企业落实污染防治设施升级,强化渠道长效保洁与常态化管护。

  此外,资阳区政协会同辖区管委会和街道社区,多次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技术指导及宣传活动,增强沿线企业守法意识;组织委员入户宣传,提升农户和经营户环保意识,引导群众参与治理与监督。

  通过市区两级政协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山渠路截污管道工程及幸福渠路、五福路、贺家桥路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改造管网1600余米,接通支管8处,新建污水检查井近40个。

  同时,天心湖渠污水提升泵站项目建成投用,新增箱涵、挡土墙及多台潜水泵,从源头减少上游面源污染;排查整改金花湖路管网错混接问题10余处,多次清理溢流淤泥,进一步巩固了白马山渠上游及关联农村水体治理成效。

  益阳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围绕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回头看”,提升监督质效,防止问题反弹,久久为功助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益阳生态画卷。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通讯员 李强  蔡青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