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向“新”而行,以“质”致远?7月30日,邵阳市政协召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委员、企业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议题开启了一场思想交流盛会。
“这次协商议政取得了预期成果,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的作用,展现了政协委员的风采,为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智慧力量。”到会听取意见建议的邵阳市委书记严华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吸纳协商建言成果,扎实做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后半篇文章”。
精准选题 深入开展调研
邵阳是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深厚,传统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6%。但传统产业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领域竞争过度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根据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邵阳市政协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定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
从今年3月起,市政协专题调研组赴市内各县(市)和邵阳经开区进行全覆盖走访调研,并到湖北、江西、福建、河南等省及部分省内城市开展对比调研,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案(草案)。建议案聚焦推动市传统产业重塑优势、重焕生机、成功转型等方面提出8条具体建议。
群策群力 共话转型新路径
会上,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龚红果通报了全市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部分市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作协商发言。
针对武冈卤制品产业,廖丹委员建议,要强化规划引领、攻坚科技创新、破解智力瓶颈、擦亮品牌名片。福建省湖南邵阳商会执行秘书长梁造福建议,要强化链长制执行力度、精准招商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邓朝晖委员提出,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服务平台运行保障,建设“邵阳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金艳琳委员认为,邵东是“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建议强化科技引领与数智赋能,筑牢产业升级核心动能,践行绿色集约与标准引领,塑造可持续发展模式。猫人集团副总裁陈志友分享了企业在品牌创建上的探索成果。
邵阳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以及邵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作现场回应发言。
邵阳市政协主席周文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调研,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团结各界人士、凝聚广泛共识,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助推邵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刘媛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