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乾州街道小溪桥社区有效引导居民禁烧秸秆,不烧秸秆,兑换物品

  “以前秸秆就地烧,又呛又熏。现在将秸秆送到社区,既保护了环境,还能拿到实用物品,非常好。”近日,吉首市乾州街道小溪桥社区开展的“秸秆禁烧积分兑换商品”活动受到居民们欢迎。

  乾州街道全区域为禁烧区,所属村(社区)不少连片田地,产生的秸秆量大。“光靠堵不行,关键还要疏,推动秸秆‘变废为宝’,才能筑牢生态防线,守护田‘清新’。”吉首市政协委员、乾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国力介绍,街道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新渠道,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其中,小溪桥社区创新开展了“秸秆禁烧积分兑换商品”活动。

  根据活动规则,居民自行将秸秆运往指定的回收点积3分,协助清理杂草等可燃物一次积2分,成功举报一起野外违规用火行为积1分。10分可兑换抽纸,8分可换洗洁精,6分可换雨伞,4分可换洗衣粉、肥皂,2分可换牙刷、牙膏等。

  王国力说,在活动开展前,街道及小溪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通知、入户讲解、张贴海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向居民宣讲积分兑换规则、参与方式及环保意义。

  如今,居民已经习惯将田间秸秆捆绑整理好,肩扛手提前往活动点,将秸秆整齐堆放至指定区域。在活动点,居民们熟练登记核对信息、积分核算数量、挑选心仪物品。该社区兑换活动开展20余天里,约70名居民参与,发放复合肥100余斤、肥皂45盒、香皂37盒、牙膏30盒、牙刷10支、雨伞8把等。

  目前,小溪桥社区已拖运20余车、约1.6吨秸秆开展综合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与环保处置。

  王国力表示,将逐步在街道所属村(社区)推广“秸秆禁烧积分兑换商品”活动,并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机制转变;持续优化积分兑换机制,丰富积分兑换商品种类,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产生活习惯。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