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起:以“数字生活”服务升级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之一,数字经济已融入全国百姓日常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群防群控减少了人员流动,“数字生活”更是成为大家“足不出户”期间的主要生活方式。

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数字生活服务可以较好满足老百姓对购物、本地生活、在线办事等各项需求。众多电商及本地生活平台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满足了居民的购物需求;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数字政务、数字金融、在线问诊、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又满足了居民的各种办事需求,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了密切接触人员查询服务,最快3秒钟可以查询是否和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或已检测的无症状感染者同乘过交通工具。一些互联网平台还上线了抗击疫情专题,使用户更便捷地获取全方位服务。在全国精准稳妥推进复产复工之际,以数字化方式助力复工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度及效率。

此次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居民数字生活水平及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应该看到,数字生活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显示出一些需要补齐的短板。

一是在数字政务服务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的问题。数字政务地区覆盖率低。目前还有2000余个县域缺少数字政务服务,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空白区,三分之一为不足区;数字政务种类覆盖面窄。虽然大量省市已经开始将政务数字化,但上线的数字政务种类少,项目推进慢;政务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大多数省份的数字政务水平仍处于分散上线基础项目的阶段,没有打通各级、各地政府部门数据,未能实现“一网通办”和智能化升级。

二是本地生活、政务民生等数字生活服务过于分散,增加了居民在手机上“多跑腿”的负担。政务类APP(应用程序)过多,既不便利于居民办事,运营维护成本也高。各城市、各部门都在打造自己的政务办事APP,一些城市推出的政务APP多达数十个,甚至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APP,居民不得不在一部手机上下载多个甚至十几个政务类APP;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服务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居民一个平台即可办理各类数字生活服务的需求。

为此建议:

第一,加大数字政务覆盖度,推进数字政务服务升级,实现“事项联办”和“一次也不用跑”。

一是对县级政府的数字政务建设提出时间表要求,推动数字政务尽快实现全国覆盖。二是各地加快数字政务基础项目普及,创新数字政务实现方式。三是各省份尽快建立省市两级大数据部门,推进数字政务的智慧化转型。可以借鉴浙江等省份经验,引入第三方科技企业共同建立数字政务中台,抓紧实现“事项联办”和服务找人等智能化数字政务服务。

第二,支持互联网平台向“数字生活平台”转型,推动数字生活服务升级。

一是鼓励地方政府利用好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以最低的成本为居民提供最好的服务。地方政府宜用好用足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用户规模效应,如无特殊必要,不鼓励各级部门、各单位开发自己的APP。二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生活平台”,一体化满足老百姓的资讯、购物、本地生活、在线办事等数字生活需求。互联网平台可更多采取开放的模式,整合各类数字生活服务,积极推动数字生活服务升级,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数字生活水平,增强我国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张连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20年第16期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