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上生活,湘艾如何飘香?(二)丨国医湘声·议堂⑦

  编者按

  数据显示,2025 年国内艾草产业将成为超千亿产业,成为中医药第一大产业链。湖南艾灸使用历史悠久,也是艾草种植大省。湘艾产业作为湖南特色中医药资源,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整合,正从传统种植向高附加值、全链条模式转型升级。

  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国医湘声”频道议堂栏目邀请到10位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就“湘艾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话题进行了探讨。大家从科技赋能、品牌建设、产业融合、政策支持等维度,聚焦标准化建设、产业链升级、国际化布局等提出了多条建议。

  从委员、专家们的观点可以看到,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品质、差异化品牌抢占市场、全链条延伸创造价值,政企学研协同发力,湘艾将从区域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在中医药振兴与国际健康消费浪潮中占据高地。

  【分两期推出,敬请关注】

  打通湘艾健康新兴产业链

  湖南有悠久的艾灸使用历史,由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十一脉灸经》表明,早在西汉年间湖湘地区已经盛行用艾治疗多种疾病。湖南是艾草种植大省,种植面积约5万亩,湘艾健康产业链属于湖南“4×4”产业体系中的大健康产业,相关产值逾百亿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副院长、湘艾健康现代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刘密介绍,湖南中医药大学湘艾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医、养、管、食、游、动”全产业链要素,推进湘艾健康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艾草种植、艾绒加工、艾制品生产、智能康养装备研发,以及中医养生保健、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各环节全面发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项目、资金为纽带,建立融合机制,打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湖南湘艾健康新兴产业链。

  刘密认为,推动湘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提高湘艾品牌知名度、制定湘艾系列标准、加强湘艾产品研发等方面着力。

  “2022年6月,湘艾成功入选湖南省道地药材目录(第一批),接下来应进一步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出版湘艾系列专著,以扩大湘艾知名度。”刘密建议,借助世界非遗“中医针灸”品牌,让湘艾与民族医药非遗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掘怀化武陵艾的价值,加强与苗医药、侗医药的链接。

  刘密建议,由行业学会牵头,联合高校、企业制定并发布湘艾种植、艾制品及艾灸技术等系列标准,由高校牵头、联合企业开展“基于经络腧穴特异性的灸疗智能化装备”等系列产品研发。

  让家庭艾灸点亮健康日常

  2021年,《中国家庭健康指数调查报告》发布,首次提出将“健康家风”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抓手,建立家庭健康管理共同目标,“家庭健康管理”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湖南医药学院中医学院院长封敏说,艾灸是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热力和艾草的药效,起到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扶阳固本的作用,艾灸疗法无创、舒适、保健功能突出,可有效缓解和治疗多种常见病证,因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尤其适合走进家庭,成为家庭健康管理的新选择,为千家万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何打通艾灸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封敏认为,需多方共同发力,比如通过实施政府民生工程,建立艾灸培训示范点,培训家庭艾灸技术指导员;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进行‌安全化产品革新,优化艾灸产生的艾烟问题,通过‌场景化产品开发以适配不同人群需求,研发智能施灸设备以降低操作门槛。

  封敏建议,在高校、医院建立艾灸‌标准化培训体系,明确艾灸操作规范;在‌社区开展健康公益行动,加强养生普及等,推进艾灸从医疗手段向家庭保健转型,让艾疗融入家庭健康节律,将疾病预防端口前移,在分级诊疗体系下减轻门诊压力,服务健康中国。

  三产融合推动湘艾发展

  “湖南艾草产业应当凝练湘艾概念,制定湘艾标准,打造湘艾品牌,以三产融合推动协调发展。”湖南省高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宏池说。

  江宏池介绍,《2024-2030 年中国艾草产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艾灸市场已达886.6亿元销售规模,2025年艾草产业将成为超千亿元板块,成为中医药第一大产业链。地处全国中部地区的湖南,是与广东、河南并列的最大艾草消费市场。

  “湖北蕲春县的蕲艾已形成品牌效应,相比之下,湘艾差距较大。”江宏池介绍,2022年,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参与,制定了《艾草栽培技术规程》,“接下来应升级为湖南省地方标准,充分发挥湘艾特色优势,从零散化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转型。”

  江宏池说,目前艾草产业处于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发展阶段。如何提升价值?江宏池认为,出精品、出优品是关键,只有提高效能才能提升价值,“可以学习日本艾草产品制作,用料少而好、做工精细、有效控温,从而价格高出其他产品两三倍。”

  “湖南艾草产品不是没有升值潜力和产业链延伸空间,而是需要我们深耕研发,应通过提升加工附加值,服务多元需求,打造‘产品—服务—消费’闭环。”江宏池说,国内时兴的艾灸仪,能实现自动控温、净烟静音、自动点火,灸感更强,备受欢迎,未来小而精的艾灸设备在家庭康养领域具有较大市场前景。同时,艾草精油、艾草膳食纤维食品等也有很大市场潜力。

  “再好的原材料,再好的产品,都必须在灸疗服务中体现价值。”江宏池建议,构建“艾+”大健康生态,重点服务好老年人群,让艾灸文化走进社区、走进老年俱乐部、走进康养基地;丰富艾草熏蒸、艾叶泡脚、艾材食疗、艾元素文旅、 艾灸体验、艾香净化空气等多元消费场景。

  加速推动艾灸出海

  在澳大利亚从事了28年艾灸临床实践,澳大利亚人体康复中心董事长曾晓莉认为,应大力发挥武陵艾的独特优势,加速推动艾灸出海。

  “WHO将传统医学纳入全球传统医学战略,艾灸作为非药物外治疗法,可有效缓解西药依赖,降低医疗系统负担,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契合西方预防保健需求。”曾晓莉介绍,在临床实践上,艾灸发挥了一定疗效,比如通过艾灸联合西药管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减少30%止痛药用量。

  “湘艾的出海,本质是让东方草木智慧融入西方生命科学体系。”曾晓莉认为,应从产品本土化、服务标准化、学术上破冰、文化轻传播四个方面发力,推动艾灸出海。

  曾晓莉认为,可以开发符合澳洲TGA认证的智能艾灸仪,如包含无烟控温设计+APP疼痛管理功能,适应家庭自助疗愈场景,推出湘艾精油贴片,通过药房渠道进入消费市场;推进服务标准化,建立“临床—社区”双轨模式,编写《艾灸干预澳洲常见慢病操作指南》供当地中医师标准化操作,与养老机构合作在社区开展讲授“艾灸疼痛管理课”;推动跨国药企合作,将湘艾提取物作为重要成分,开发植物药新剂型;用西方语言讲中医故事,通过影视植入、宣传推广、跨界联名等方式,与化妆品牌合作推出“湘艾SPA线”等,借力天然护肤文化让艾灸渗透年轻群体。

  做好湘艾非遗保护传承

  “相比湖北蕲艾、南阳宛艾,湘艾的知名度仍有待提升。但实际上,其历史渊源深厚——湘艾的临床治疗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湘艾的制作技艺一直在民间传承,数千年中国艾叶养生文化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药用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罡炁经围经技术第五代传承人杨国华说。

  罡炁灸艾条的制作,经数代传承,历史悠久、循道古法。杨国华介绍,其制艾方法共有37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杨国华跟随父亲传习相关技艺,对艾叶治疗、药用原理等都进行了研究、总结、归纳,整理了传承脉络体系,“这些都是属于湘艾制作技艺的基础内容,也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国华说。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不断升级,艾灸相关产品也日益丰富,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杨国华说,因具有独特疗效,艾灸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代艾灸疗法的不断改进,解决了传统的艾灸疗法的操作不便、易灼伤患者等难题,在年轻人群中普及更广。”

  杨国华说,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老一辈懂得药用湘艾手工制作技艺的人正在减少,他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不断创新湘艾产品,做好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