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华:从专业、品牌、运营突破发展困境 | 国医湘声·议堂

  目前,湖南“湘九味”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湖湘中医流派源远流长,基层中医馆数量居全国前列,但单体馆占比超过70%,连锁化率不足15%。基层中医馆“小而散”,多为传统运营模式,缺乏标准化、规模化的连锁品牌,连锁程度低;缺乏如骨科、妇科等专精技术,服务同质化。高端技术人才方面,缺乏大型连锁名牌,没有形成人才竞争力优势,造成部分名医资源外流。

  要破局中医馆创新发展之题,有以下三条路径:

  在专业方面,推行“小而精”专科化中医馆,紧扣“专科病种做深、轻资产运营做轻”。用专科专病避开综合馆红海竞争,垂直发展,做精做透,以中医非遗技术+智能设备实现疗效可视化,开展前端检测、中端诊疗、后端管理的三联模式,并以定制产品破解低频消费困局。

  在品牌方面,以中医药文化IP赋能品牌发展,线上构建“社群+直播”教育矩阵,开展中医药文化宣教,线下开展中医非遗技艺体验和培训,如马王堆导引术、八段锦及中小学生中医学习等,打造“湘派中医”符号,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品牌力。

  在运营方面,推行“1+N”连锁托管模式,重构机构生态,形成规模化的连锁品牌。在城区设立一家综合性的中医门诊,进行统一采购、培训、质控,整合中药饮片煎配+配送,成立区域性的共享中药房。在社区嵌入小型专科化的服务站点,提供“15分钟医疗服务圈”,以“行星+卫星”模式,形成区域医疗生态圈,满足老百姓基础就医需求,增加高频次消费场景,提升复购率,并通过网格化降低运营成本。

  文字整理|政协融媒记者 唐静婷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