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春和,男,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作曲系,现为国家一级作曲家、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外联部主任、湖南省民族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三十多年来,他创作了3000多首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歌曲,其中1280首被湖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一、为祖国扛起枪,作军旅之歌
李春和从小喜爱音乐,小伙伴们都说他有艺术天分。1978年,刚满18岁的李春和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部,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地感染着他,他决心用歌声把可爱的兵哥哥的生活写出来,把军人的精神风貌唱出去。在军训的间隙,他埋头写词作曲,创作的激情简直像奔腾的河水,一泻千里。部队领导赞扬他、鼓励他,战友们也喜欢他的歌,觉得他的歌亲切、朴实、有真情,在周围人的支持与认可下,他越写越入迷、越写越有劲头。
那年,结婚才三天的李春和,接到了部队发来的对越作战电报,他瞒着病中的母亲,把真实情况偷偷告诉了新婚的妻子,毅然奔赴前线。征途中,李春和含着泪,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完成了一首新婚妻子送丈夫戌边的歌曲《返边关》的创作,这首歌曲后来由部队著名歌唱家董文华演唱。多年的军旅生涯,李春和创作了《军营是我家》《我把真情献给你》《阳光颂》《祖国的春天》《一生的爱》《生活哆来咪》《相约蓝天》等多部专辑,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二、为人民创作,作平凡人之歌
1990年,刚届而立之期的李春和带着“二等功臣”奖章转业到地方。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作,陪伴他的是一架永无倦意的旧钢琴。李春和的音符里不是士兵就是农民,不是平川就是河流,不是高山就是田野。他的旋律中尽是百姓风情,尽是民歌特色。他说,人民是生活的沃土、是不竭的源泉。
李春和工作除了作曲就是写歌,灵感一来,他便放下手头的一切,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烟蒂儿烧痛了指头也不察觉。他写起词来,谱起曲来,或如行云流水、或如虎啸龙吟。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充满着浓浓的泥土芬芳、生活情趣。“农民工啊,农民工,一身泥巴一身汗,走过了多少春秋冬夏,潮湿的被窝里梦见了自己的家,模糊的泪水里梦见了自己的妈妈……”李春和创作的《农民工之歌》,把农民工创业的艰辛、对父母的眷恋写进了歌里,唱出了农民工的追求和梦想,打动了亿万农民工的心,引起了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李春和一共创作了3000多首为战士、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每一首歌、每一个音符,不管是下里巴人或是阳春白雪,都植根于人民大众,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劳动、对生活的爱。
三、为百姓履职,公益路上作奉献之歌
仁者有义,热心公益的李春和做了大量的义务工作,他脑子中总是装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他诚恳地说,我所做的不算什么,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安慰和快乐就足够了。近年来,李春和协助社区抓好业主健康教育和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主动为生病的邻居老同志上门进行健康讲座。他还坚持用自己创作的歌曲服务于社区道德建设。结合自己的宣讲,李春和创作了《烟草人》《天虹之歌》《金汇社区之歌》等作品,用“你曾教会我,微笑不错过”这样的歌词鼓舞着社区各个行业的群体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奉献社会。
心系民生,在连续两届天心区政协委员的履职经历中,李春和总是充满激情和干劲。他最关注的领域就是基础教育和养老问题,连续几年在促进我区教育和养老事业方面提交多篇提案,其中,关于“中医健康进社区”的提案还被评为2018年区政协优秀提案。李春和先后参与了区政协“学前教育配套和管理”、“学校建设及特色发展模式探索”、“中医养生进社区”等调研视察活动,在协商过程中他总是从普通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为民代言,积极建言咨政,一如李春和在歌声中所唱,“ 我们是天心政协人,不同的嘱托,我们责任藏胸中,相同的使命,我们决不负青春。”
作者:沈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