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政协人|市政协委员韩广宁:既要敢为人先 也要百年匠心

  韩广宁:既要敢为人先 也要百年匠心

  市政协常委、湖南万利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广宁

  在湘潭经开区万利隆中央工厂的参观走廊前,63岁的韩广宁正透过玻璃幕墙向参观者介绍生产线。他身着整洁的白衬衫,头发一丝不苟地侧梳,手势随着讲解自然挥动,丝毫看不出他已过花甲之年。“从西式烘焙的‘洋包子’到融入湖湘滋味的中式面点,每个产品都要经历市场淬炼的‘黄金周期’。”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就像湘江潮水有涨有落,企业必须永远保持对市场脉搏的敏锐感知。”

  他就是市政协常委、湖南万利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广宁,用37年时间将湘潭街头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家门店、3000多名员工、3座中央工厂的烘焙龙头企业。而这一切,都始于1988年那个大胆的决定。

  破局:从“铁饭碗”到“长筒袜创业”

  1962年4月出生于广州的韩广宁,骨子里流淌着湖南宁乡人的闯劲。20世纪80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追求“铁饭碗”时,他毅然辞去公职。“那时候湘潭的国营蛋糕店服务冷淡,产品单一。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做一家让顾客笑着离开的店?”他坦言创业初衷很简单。

  创业初期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为学习先进工艺,他多次登门向台湾烘焙师傅求教;为采购优质原料,他常把现金装进长筒丝袜绑在腰间,独自乘绿皮火车到广东进货。“当时治安不好,但我没怕过。要做就做最好的。”韩广宁回忆道。

  这份坚持很快见效。1995年,万利隆迎来首个扩张高峰,湘乡、怀化、常德等分店相继开业,业务版图逐渐拓展至江西、重庆。“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他表示,“但真正让企业站稳脚跟的,是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立的标准化体系。”

  革新:面团里的“工业美学”

  中央工厂生产车间。

  走进万利隆中央工厂,30万级空气净化标准的车间里,现代化设备有序运转。很难想象,这个“产业中枢”的前身是手工作坊。“20世纪90年代,烘焙业大多还是作坊式生产,但我们率先引入台湾师傅,系统培训员工做蛋糕坯、裱花、烘烤。”韩广宁认为,“标准化才是行业升级的关键。”

  2017年,万利隆首家包子铺在湘潭福星路开业,引发业内质疑。“有人说包子能有什么技术含量?”他笑着拈起一块面皮,“面剂克重误差不超过1克,馅料配比精确到0.5%,连褶子数量都要统一。这就是传统美食工业化的密码。”面对“重资产拖累”的质疑,他力排众议投入数亿元建设中央工厂。“食品安全和供应稳定,必须靠科技赋能。”目前,万利隆在湘潭、怀化、常德的3座工厂可实现2.5小时内覆盖全省配送。“有人说我保守,但食品行业没有捷径,慢即是快。”

  温度:3000名员工的“家文化”

  2024年7月,湘潭县遭遇洪灾,万利隆26名员工家中受灾。韩广宁第一时间启动员工互助基金,采购物资送往灾区。“这只基金由员工每月交7元、管理层交20元共同维系,用于大病救助、子女助学等。”他表示,“我们计算的不是成本,而是人心的重量。”

  这种“家文化”渗透在企业每个角落。生产旺季员工家属可来帮忙,年度评优者能携亲属旅游,甚至有山区员工通过企业培训实现了“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梦想。“员工们维系着企业每一天的运转。万利隆的每一大步,都源于他们的每一小步。”韩广宁说。

  目前,万利隆3000多名员工中,工龄超10年的占近四成。这种稳定性在快消行业实属罕见。“很多同行问我留人秘诀,其实很简单,把员工当家人,他们就会把企业当家。”他说。

  反哺:700万元公益的“酵母效应”

  作为市政协常委,韩广宁的社会履职同样扎实。2019年,他在经开区设立政协委员工作室,组织法律援助、教育帮扶等活动;2020年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向医护人员捐赠10万元物资,并连续40天免费提供早餐。

  在乡村振兴方面,他的投入更为系统。在湘潭县竹冲村建设蛋鸡养殖基地和有机肥厂,带动5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元;捐建湘西永顺、湘乡横洲两所希望小学;在湘潭县一中设立助学基金。截至2025年5月,其公益投入累计近700万元。“

  企业家富而思源,就像面团需要酵母才能发酵。”韩广宁表示,“我们的成长得益于时代,回报社会是本能。”

  进化:老字号的“年轻密码”

  万利隆·烘焙工坊。

  在湘潭市建设路口的万利隆·烘焙工坊,现烤面包的麦香与咖啡的醇香交融。这间第六代门店里,透明操作间,烘焙师正在裱花,年轻顾客举着手机拍照打卡。“很多人感到惊讶,37年的老字号还能吸引年轻人?!”韩广宁说,“其实秘诀就是坚守本质,但不故步自封。”

  企业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研发,团队赴日本、法国学习技术,甚至将湖南特色的剁椒、腊肉融入烘焙。“传统不是守旧,而是用全球视野重新定义本土味道。”他表示,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300家门店的结合,让老品牌始终保持着市场敏感度。

  在2025年湘潭市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韩广宁的发言引发共鸣:“企业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过去总抱怨政策不够,现在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他建议同行深耕主业、强化创新,“就像做包子,面皮馅料都扎实了,市场自然会认可。”

  回望创业路,这位63岁的企业家依然斗志昂扬:“当年若不敢扔掉‘铁饭碗’,就没有今天的万利隆。现在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我们更该拿出拼劲。”站在中央工厂的走廊上,他望着忙碌的生产线,语气坚定:“食品行业是良心事业,急不得也快不得。我常跟团队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牌。”

  窗外,湘江水奔流不息。正如韩广宁所言:“市场如潮水有涨落,但坚守品质与初心的企业,永远能在变革中找到自己的航道。”这位身兼湘潭市民营经济促进会会长、湘潭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长期主义”的实践者,韩广宁正用他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既要敢为人先的魄力,也要百年匠心的定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编辑:王燕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