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早晨,在祁阳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大厅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一名来院就诊人员突发心脏骤停倒地,市政协委员、祁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定娥与她的同事们一起迅速展开营救,在6分钟内完成从现场心肺复苏到成功复苏的全过程,让倒地病人起死回生。
当天早上 7时39分,医院大厅就诊的患者以及上下交接班的医护人员川流不息。正在等电梯的胃肠胸外科副主任唐海兵听到大厅有人倒地,他转身快速赶到现场,迅速判断出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后,立即跪地实施心肺复苏。 1分钟后,上班途经大厅的心内科护士唐金玲加入接力,同步启动院内三级快速反应体系。
7时41分,在急诊科会诊的心内科医生胡慧莉与急诊科护士携带抢救设备赶到现场。
同时,收到呼救信息后的急诊科主任曾定娥随即抵达并担任现场指挥,抢救团队迅速组建完成。在曾定娥主任的统一指挥下,团队分工协作:持续高质量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球囊辅助通气……7时45分,麻醉科医生邓利荣成功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随即恢复自主心律,复苏成功!此时距患者倒地仅过去6分钟。目前患者已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回忆起这场“生死时速”的战役,曾定娥更多的是点赞医院“第一目击者行动”与三级快速反应体系的实效:从单人施救到3人协作,最终扩展为多学科团队,每个环节紧密咬合。
从事急诊工作16年,曾定娥说,“这样急救的场景在工作中是常见的事情。我们快反小组能在3分钟内抵达全院任何角落,这次抢救是对我院应急能力的一次完美检验。”
在急诊科,曾定娥总是晨间最早到岗。她总会提前与夜班同时完成工作交接,将抢救设备检查妥当。“对我们而言,提前到岗就是抢占救治先机——急诊室的每一秒,都是患者生命的倒计时。”整理着诊疗记录本的曾定娥这样解释。
除了保持24小时待命、随时上岗的状态,曾定娥的另一项重要职责工作是定期与科室团队深入基层,下乡进村、走访企业、走到中小学校园,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宣讲与实操培训。
在急救工作中,向大众普及急救知识同样至关重要。曾定娥强调,当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作者:张灿 编辑:张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