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记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委员座谈会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和领导各民族参加全民族抗战并发挥其重要作用的政策主张。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十四载的硝烟与战火已成为历史,而伟大抗战精神仍在一代代中国人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着。8月27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京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委员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议由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蒋建国主持,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发作专题讲座。

  团结各族人民 实行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全面胜利。

  座谈会上,郑大发研究员作专题讲座,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和领导各民族进行全民族抗战的思想和实践。

  抗日战争事关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位华夏儿女,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发出了“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伟大号召。同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正式确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和领导各民族参加全民族抗战并发挥其重要作用的政策主张。

  毛泽东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提出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此后,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将该政策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各个民族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宗教、语言、文字。民族平等政策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了自己所享有的各种平等权利。边区所实施的民族平等政策使得边区愈加巩固,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凝聚民众力量 爱国爱教赴国难

  抗战期间,爱国宗教界积极投身民族救亡斗争,留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圆瑛法师举办难民收容所和佛教医院;巨赞法师撰写《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告各地救亡团体同志书》,以多国文字向世界揭露侵略真相;赵朴初居士引领难民避难,护送抗日志士奔赴前线、投身革命;藏传佛教高僧喜饶嘉措大师宣传号召广大佛教徒团结抗日;南传佛教僧众协助联络缅泰佛教界,促成援华物资输入……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分享了我国三大语系佛教界投身抗战洪流的感人事迹。他们秉持慈悲济世本怀、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中国佛教界救亡图存的英雄赞歌。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介绍,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斗争中,陈撄宁、惠心白、黎遇航、李理山等道长与各地道众或执笔为刀,呼吁抵御外侮;或投身前线抗击日寇,救护战士;或救助民众,运送物资……“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道教的‘道’,不仅是个体修行的境界,更是护国安民的担当。”李光富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表示,抗战爆发后,各地穆斯林支援抗战,迎战敌军;多所穆斯林学校将战时教育理念引入教学,培育爱国爱教年轻人才;穆斯林青年知识分子以文艺作品揭露侵略者罪行……我国伊斯兰教界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达浦生、丁宝臣、虎嵩山、王静斋、马松亭等阿訇以及许多穆斯林将士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国属于信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李山分享了抗战期间天主教神长教友支援生产、输送物资、传递情报的感人故事。他强调,要把马相伯、雷鸣远、杭志贤、朱品荣等前辈点燃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到宗教教义阐释和宗教活动中,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做光做盐、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也讲述了爱国基督徒吴耀宗、杨素兰夫妇救济难民、抢救伤员,上海“红色牧师”董健吾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递送密信,陕西沈子高主教帮助爱国进步志士奔赴延安等事迹。他表示,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基督教的先进爱国典范,弘扬中国基督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弘扬抗战精神 砥砺奋进新时代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更是一部各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丰碑。

  “中国人民能够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获得了空前觉醒,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冠梓感慨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要牢牢铭记、深入学习这段历史,从中汲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抗战文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征程的历史见证。在民族文化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中,开辟了专柜通过图片、实物和文献共同展示全民族抗战这段历史。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原副主任们发延表示,这些抗战文物、遗址为研究展示各民族共同抗战和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原始物证和鲜活案例,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都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抗战时期,敌我军事力量悬殊,中华民族付出巨大牺牲,才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抗战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战略天平发生了历史性反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锻造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全国政协委员、空军研究院研究员雷迅自豪地说。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